位置: 主页 > 新开网页私服 >

经世致用文化与教育自信

   什么是经世致用文化

“勇于任事,务当世之务”的育人宗旨。致用书院是福建地区书院史上唯一用“致用”命名的书院,以“经世致用”为办学主张,是中国传统儒学文化在晚清列强入侵和社会动荡的急剧变革背景下育人理念的践行和创新,目的在于“补救时艺之偏”。致用书院一改当时大多书院崇尚八股文风的教育方针,“榜其堂曰致用,崇实学也”,秉承“通经致用”思想,通过“明体达用之学”的教育,培养实用人才,引领全国革新思想风气之先。致用文化倡导人才培养服务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自觉意识、担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至今仍值得传承。

弘扬致用文化育人传统,有助于增强教育自信。高校理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中华文明中寻根溯源,从时代的主流价值中寻找文化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兴学育人,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从传统文化精神命脉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出发,厘清中华民族教育复兴路径,为把握当前教育发展大势、坚守教育自信提供借鉴。

注重品格,以德育人的“致用”人才观。致用书院重视生徒的品行修养,招生时首重品行,后讲求学问,不“以文字为去留”,“如有砥行立品笃志好学者,必当随时察访,送院肄业”。致用书院生徒张亨嘉担任京师大学堂首任总监督,成为晚清著名的史学家和教育家,将学以致用理念发扬光大;力钧悬壶济世的同时,创办福州东文学堂等学校,是晚清著名的医学家、藏书家和社会活动家。陈衍、林纾、何振岱、黄增、高凤谦等皆曾求学于致用书院,BT网页游戏私服,主动开眼看世界,身体力行致用文化。德才兼备、入世实用的“致用”人才观为人才培养提供实践经验、历史坐标和参考价值。

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时代化转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致用文化造就人格独立、经世致用、修身养性的精神内核,这些精神内核充分体现致用文化育人、树人和教化人的文化特质。今天,我们有必要挖掘经世致用文化在当代的育人价值,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写好高教奋进之笔的根本标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我们越是发展,越要回头总结自身特色,于历史长河中找到源头活水,浇灌新时代育人的实践之花,从而增强中国的教育自信。

不拘门户之见,唯教学相长的育人方法。致用书院在治学上宗汉为主,道德修养兼学程朱。这种汉宋兼采、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学术精神,培养了众多不拘一格、有体有用的经世致用人才。书院学生撰写了一批实用性的论文,如力钧的《书桓是广义》等。致用书院还采取教学相长的自学研究模式,生徒以自学研究为主,学习过程中“如有经史疑义就正于山长”。史载第二任山长郑世恭教学即“治一经毕乃易一经,治史治小学,命题皆按卷第择其有疑义者,以为教者。学者由此可以相长”。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关系融洽,学问见长,值得我们今天效仿。

致用文化、笃行文化是儒家文化的一种传统精神,培养了一大批致用、济世的人才。19世纪末、20世纪初,虽国势衰弱,但一批仁人志士,或襄助洋务,或编写读物,倡导“为国求学、努力自爱”等爱国强国理念,至今影响深刻。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