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军队一直以各大水系作为交通枢纽
却月阵帮刘裕顺利进入关中
却月阵是历史上少有的战例,南方系军队只用少量步兵就战胜了北方系骑兵。历来为兵家也对此是津津乐道,但却月阵的胜利还是有一定偶然性。北魏在战前主动放弃了轻骑兵的机动性优势,将原本来去自如的骚扰作战,变成了对野战工事的强攻。北魏轻骑兵的优势在于骑术精湛、弓马娴熟,但缺乏近距离肉搏所需要的坚固铠甲和长枪大戟。有战车和大盾掩护的东晋步兵,在近战中的优势特别明显。
公元417年4月初,刘裕派出杖手700步兵和100辆特制战车。在黄河北岸登陆后,前进到距离北岸100多步的距离上布置成著名的“却月阵”。全队以黄河河道作为后段,展开成为半月阵型。战车一律外向,每辆车都由7名长矛兵保护。此时北魏游骑无法判断晋军意图,只是继续在远处观望。刘裕趁机命晋将朱超石,再率领2000人的后续部队渡河,巩固好的滩头阵地。他们架起强弩百张,还在战车外张挂好放箭的蓬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临时防御工事。
没有稳固的阵地工事 步兵很难与强势骑兵抗衡
鲜卑人的轻装骑兵 在强攻方面没有任何优势
在漫长的古代,总是有两种风格差异极大的军事力量,争夺着中原地区的归属权。前者是以骑兵见长的胡人系军队,后者则是依靠水网机动的南方系部队。双方使用不同的工具载体,但目的却是基本一致的。当两者在战场上相遇,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公元5世纪的东晋与北魏冲突。
鲜卑人发现后,也做出了晋军即将在黄河北岸大举登陆的错误判断。当时北魏军队主力仍然是轻装的游牧骑兵,具装骑兵数量很少。按照游牧作战特点,显然应该主动撤退,引诱晋军深入腹地再找适当战机反扑。但汉人出生的长孙嵩,担心省份内的庄稼胜于军事行动的结果。他非常害怕晋军侵入国境,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政治压力。所以命令30000北魏轻骑兵下马,以人海战术发起进攻。
在晋军猛烈阻击下,北魏军队在付出了巨大伤亡后溃逃。晋军趁机进行追击,又歼灭北魏1000多人,并杀死了北魏前方指挥官阿薄干。
刘裕虽然借道不成,还是以水陆两军从淮泗强行冲入黄河。主力搭乘船只由大量纤夫在黄河南岸拉纤,向西方缓缓逆行。北魏则以轻骑数千在北岸尾随,监视其一举一动。黄河上风急浪高,有些船只的纤绳断裂,被黄河激流卷到北岸。这些落单分散的军士上岸,马上就会被鲜卑骑兵屠戮。当部分东晋军在北岸停靠,试图和这些骚扰的游骑正面较量时,对方又上扬鞭远遁。等东晋大军回到船上,又尾追过来。
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古代的南方系与北方系军队?
早期北魏军队 主力还是鲜卑人的轻骑兵
东晋北伐的首要目标就是南燕和后秦
北魏对东晋的要求,当然是拒绝的。担任司徒的长孙嵩,在黄河北岸部署了一支号称10万人的步骑部队,随时准备迎击在黄河北岸登陆的东晋军队。
公元416年8月,掌握东晋实际权力的重臣刘裕,趁后秦主姚兴逝世而兴兵讨伐。当时的后秦国内是一片混乱,让分兵四路进行的东晋有了充裕的窗口期。其中刘裕率领的主力军自彭城北上,企图从北魏控制的黄河沿水路西进,同直扑后秦的王镇恶和檀道济两军会师。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之所以需要借到其他势力控制的水系,还是因为南方军队的机动大都依赖船只。在没有大量马匹支撑骑兵的情况下,运载量巨大的船只被南方系军队视为最重要的载具。大型化的船只,不仅可以运兵前进,本身也是兼职的后勤运输工具和战斗中可以借用的临时堡垒。虽然有被水道范围限制的不利因素,但放在气候环境比今日更湿润的当年,依然是不错的选择。因为主要的农田和定居点,也往往依靠河道建立。所以,控制水系本身就等于占据了大片领地。
由于北魏骑兵的持续牵制,东晋军队的前进十分缓慢。前线的王镇恶部已被后秦军队切断了补给。所以,东晋的主力每晚一天赶到潼关,关中的局势就增加一分危险。所以,刘裕决定以少数兵力抢滩黄河北岸,引诱北魏军队前来展开大规模战斗。力求以一场胜利,打击北魏军队的意志,尽快赶到潼关。
利用鲜卑人的后撤,刘裕马上撤回了北岸部队,最新网页游戏私服,继续向西面的潼关进发。对方则因为惊恐,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重组。不过,因为北魏国主拓跋嗣知道刘裕的目的并非是黄河以北,所以放弃了重兵袭击刘裕后路的计划。依然没有完全控制北方的他们,继续转向以观望为主。
却月阵中虽然准备有大量强弓劲弩,但仍然无法阻挡北魏军队的人海攻势。所以在紧急时刻,朱超石下令将随身的1000支铁锥枪截断,变成3000-4000支断矛。将这些断矛置于弩上,以大铁锤锤击发射。这些断矛的威力大于普通箭矢,如果集中目标,就可能洞穿3-4名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