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新开网页私服 >

雲南:金沙江畔續寫長征傳奇

“二月裡來到扎西,部隊改編好整齊,發展川南游擊隊,擴大紅軍三千幾。”這是陸定一、賈拓夫到達陝北后編寫的《長征歌》,歌中生動描述了滇東北威信縣各族青年踴躍參加紅軍的情景。1935年5月,中央紅軍第九軍團從宣威進入會澤,打開土豪劣紳糧倉分發了糧食,窮苦百姓都感受到了共產黨帶來的溫暖,僅兩三天,紅軍在會澤就增加了1500余人。

7月22日,記者來到與香格裡拉市維西縣交界處的玉龍縣巨甸鎮,看那金沙江上波濤滾滾,仿佛聽到紅軍千軍萬馬渡江的劃槳聲、軍號聲、馬嘶聲依稀傳來。走進美麗富饒的巨甸壩子中央的巨甸村,隻見家家戶戶正在熱火朝天修建房屋,一棟棟二三層樓房拔地而起,一根根粗大的電纜正在街邊架設。

雲南:金沙江畔續寫長征傳奇

紅軍經過雲南時,一路上許多群眾主動為紅軍帶路。在麗江流傳著一個叫桑樂天的納西族青年為紅軍當向導的故事,紅二軍團到麗江時,從監獄解救了因打官司出不起錢而被關押的桑樂天。為感謝紅軍的救命之恩,他徒步200多公裡,翻越雪山,把紅軍隊伍帶到了中甸,途中他的小腿中彈負傷,紅軍為他取出彈頭,送一匹馬馱他回鄉。

【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

1936年4月,紅二軍團在賀龍率領下來到麗江,麗江人民三迎紅軍的故事從此傳揚。1996年,麗江經歷了百年不遇的7.0級大地震,摧毀了祖祖輩輩生活的美好家園,但麗江各族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和社會各界的援助下,弘揚不怕困難、自立自強的長征精神,在一片片廢墟上建起了更加美麗的家園,使麗江一躍發展成為國內外游客青睞的旅游勝地。

雲南:金沙江畔續寫長征傳奇

紅軍渡口的船工身影

80多年前,中央紅軍和紅二、六軍團先后向西長征,如兩條紅色巨龍,在雲嶺高原與滔滔金沙江不期而遇,書寫了兩次關系中國命運的渡江傳奇,留下了各族群眾舍生忘死支援紅軍長征、救助紅軍戰士的慷慨壯歌。

紅軍長征過雲南的歷史証明:英雄的紅軍能完成偉大的長征,是因為有偉大的人民支撐著紅軍勇往直前。偉大的長征精神激勵著各族人民艱苦奮斗,不斷創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記者 張勇)

雲南迪慶紅軍長征博物館。本報記者 任維東攝/光明圖片

玉龍縣巨甸村二組組長舒承剛告訴記者,去年11月初川藏交界處的金沙江堰塞湖泄洪,前所未有的大洪水順江而下,來到巨甸壩子,距江邊很近的巨甸村全部被淹沒,200多戶農戶的房屋大部分毀損,500多名村民失去家園。危難時刻,地方黨委政府迅速組織力量及時轉移安置受災群眾,搶救受災群眾財產,做到無一人傷亡﹔國家和省級財政撥專款幫助巨甸村重建家園,每家建房補助12.25萬元和7噸水泥,每家還有由政府貼息的10萬元建房貸款,家家都有能力建房,500多受災群眾明年春節前就可以入住新房了。

回望歷史,紅一方面軍在雲南經過17個縣,紅二、六軍團在雲南經過27個縣,在雲嶺大地留下了不朽的足跡和永恆的記憶。紅軍長征不怕犧牲、不畏艱難的精神激勵著雲嶺兒女戰勝貧困,紅軍長征在雲南走過的地區,成為雲南脫貧最快的地區之一。在2018年雲南首批脫貧摘帽的15個縣中,紅軍長征走過的縣就有7個。在今年雲南宣布第二批脫貧摘帽的33個縣中,又有7個紅軍走過的縣告別了貧困。

“再走長征路”記者團的記者沿著當年紅軍進雲南麗江的行軍路前進。新華社發

7月21日,在玉龍縣茨可村金沙江畔,尹學富的兒子尹正國告訴記者:當年父親因為“拖欠兩石租谷”被關進監牢。紅軍經過麗江時,將尹學富從監牢救出,尹學富心存感恩,為紅軍當向導帶路,並找到兩條木船和5個船工,不分晝夜幫助紅軍渡江。

在雲南,類似尹學富、桑樂天這樣被紅軍解救又積極幫助紅軍的群眾還有很多。更多的群眾則是耳聞目睹了紅軍紀律嚴明、救助窮人的行為,他們相信紅軍是自己的軍隊,積極敞開家門、寨門歡迎紅軍,給紅軍送糧送水、縫制衣被。紅軍在麗江期間,共有34個裁縫趕制衣帽、米袋,有71名各族百姓自願為紅軍做向導,有1000多戶農戶家裡住過紅軍。

繼承長征精神 建設美麗家園

如今,在金沙江兩岸紅軍長征走過的地方,紅軍不怕遠征難的偉大精神仍然激勵著各族人民建設家園,決戰脫貧攻堅。雲南許多貧困地區率先脫貧,天塹變通途,家園更美麗。

“不畏險惡救紅軍,情深意長傳子孫”

在滇中昆明市富民縣大西山村,當年紅軍路過時留下3名紅軍傷員,國民黨軍隊抓到傷員后將他們活埋在村裡,敵人剛走,村民李鎮不顧殺頭危險,急忙刨土把紅軍救出來,有兩位紅軍還活著,李鎮把他們悄悄背回家中養傷,躲過敵人一次又一次的搜捕。1987年,老紅軍陳靖到富民專門看望了李鎮,並寫下“不畏險惡救紅軍,情深意長傳子孫”兩句話。

(責編:實習生(張佳妍)、劉融)

1936年4月27日中午,金沙江石鼓以北茨可一帶,紅五師十五團正在渡江,因為軍馬泅渡至江心時受驚,致使一艘小船翻沉,四五十位紅軍和一批軍用物資不幸掉進激流中,獨臂師長賀炳炎迅速組織搶救,對岸中甸金江船工彭鳳翥父子迅速劃船過來,奮力救起20多位紅軍﹔被紅軍從監獄解救的麗江茨可農民尹學富也劃木筏趕來參加營救,救出一位連長和一位司號員。最終20多位紅軍不幸犧牲,茨可船工周長壽在搶救落水紅軍的過程中也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滾滾金沙江,從青藏高原一路向南,在滇西北麗江石鼓突然大拐彎,浩浩蕩蕩往東流去,有了這長江第一灣,才會有金沙江與紅軍的兩次相逢。

在滇東曲靖市富源縣還流傳著牛場“紅軍洞”的故事。1935年農歷三月二十四,一位年僅十七歲的姓張的紅軍小戰士,在中央紅軍當話務員,進入雲南后,他因腿部受傷昏迷過去,,醒來后找不到隊伍,牛場村村民黎運通夫婦深夜把小紅軍背到村后的石洞隱藏養傷。幾天后,保長聽說黎家收養了一個小紅軍,就帶著人來家裡搜查,對黎運通進行盤問吊打。黎運通始終沒說出小紅軍的下落。黎運通因保護小紅軍被保長打成重傷,在小紅軍走后沒多久即去世。

滇西玉龍縣巨甸鎮是重要的紅軍渡口,村民舒茂才年輕時與父親一起救助了7位紅軍,其中一位紅軍因不願連累老鄉,出來斥罵敵人而被殺害。其余6位紅軍被舒茂才父子隱藏多日后悄悄送走。

“炮火橫飛普渡水,紅旗直指金沙江。后聞金鼓誠為慮,前得輕舟喜欲狂。遙望玉龍舒鱗甲,會師康藏向北方。”紅六軍團軍團長蕭克在長征渡過金沙江后揮毫賦詩《北渡金沙江》,詩中既有勝利渡江的豪氣,又有對群眾幫助渡江的感激之情。

從滇東、滇中到滇西,都流傳著各族群眾甘冒生命危險隱藏、救護紅軍傷員的感人故事。

雲南:金沙江畔續寫長征傳奇

雲南各族群眾不僅舍生忘死支援紅軍,而且把數千優秀兒女奉獻給了紅軍。

雲南:金沙江畔續寫長征傳奇

船工們舍命救紅軍,緣於感激紅軍出手相救打開牢門。

據不完全統計,1935年5月,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其中在皎平渡為紅軍劃船的有37名船工,洪門渡有8位船工。1936年在石鼓至巨甸的7個紅軍渡口中,共有28名船工幫助紅軍渡江。當時無論是中央紅軍還是紅二、六軍團,都遭到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過江則存,過江則勝”,這些船工冒著生命危險,打破“金沙不夜渡”的傳統,夜以繼日地將紅軍擺渡過江,使紅軍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堵。

雲南麗江紅軍長征紀念館再現了紅軍在石鼓渡口過江的情景。本報記者 張勇攝/光明圖片

巨甸鎮黨委書記李進勛告訴記者,多年來巨甸鎮干部群眾弘揚長征精神、自立自強,去年不僅經受住了金沙江堰塞湖洪水的考驗,還與全縣人民一起脫貧摘帽,住房條件極大改善,缺水問題全部解決。三年前,附近的金沙江上架起了格蘭大橋,巨甸人民再也不用靠船擺渡過江了。

雲南麗江玉龍縣石鼓鎮的紅軍長征紀念館門口矗立的紅軍渡江雕塑。本報記者 朱振國攝/光明圖片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