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中国代表团创历史最佳
在网络安全赛场,记者见到了代表中国参赛的两名选手冯柱天和肖子彤。他们都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比赛当中,这对搭档盯着电脑,除了点击鼠标、敲击键盘外,似乎缺少“看点”。教练胡兵介绍,看似波澜不惊,其实比赛紧张激烈,甚至还会有惊心动魄的网络安全攻防战。
“我想看看那些新职业,了解参赛选手,从他们身上获得动力。”从俄罗斯萨马拉州坐火车到喀山看比赛的十年级学生叶甫盖尼·波利索娃告诉记者。
俄罗斯副总理塔季扬娜·戈利科娃对媒体表示,那些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年轻人在通过世界技能组织标准的考试后获得相关证书,能够更快地找到工作,并获得高出其他同龄人40%—60%的薪酬。目前,俄罗斯有9.3万名技能人才获得了这一证书。
2011年,中国首次派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此后成绩一步一个台阶提升,这一届的成绩创历史最佳。中国代表团团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对本报记者表示:“我们有相应的产业支撑、企业支持,有相应的技工院校开展有关项目的教学、培训,所以我们能够在职业技能领域快速地发展。”
“好样的!”当俄罗斯儿童萨沙通过模拟系统用“电锯”精准地“切开”一块木板后,他的父母大声地夸赞。大赛期间,喀山国际展览中心不仅是赛场,更是各大企业展示最新科技的舞台。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3D打印……观众们可以像萨沙一样通过动手操作设备来感受这些引领未来的科技成就。
在27日的大赛闭幕式上,上海作为2021年第四十六届世界技能大赛的举办城市从喀山接过会旗,从而标志着世界技能大赛进入“上海时间”。全世界都期待,中国会为人类职业技能的发展贡献怎样的“中国方案”。
第四十五届世界技能大赛落幕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火花四溅的削切打磨、屏息凝神的精雕细琢;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锅碗瓢盆“演奏”动听旋律、鲜花绿叶“描绘”瑰丽图画;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互联网高手在虚拟世界中交锋、机器人按程序精准完成高难度动作……
本报记者 殷新宇 赵 兵
世界银行教育全球实践主管萨维德拉在一个论坛上介绍了世界银行最新的一项研究。研究表明,在低收入国家接受小学教育的儿童中有50%还不具备基本技能。“政府应当更准确地衡量教育的有效性。”萨维德拉建议。
世界期待,技能大赛进入“上海时间”
该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代表着当今世界各领域职业技能最高水平。本届大赛面向所有人开放,各国观众超过25万人次。
“2014年,只有超过40%的俄罗斯学生在9年级之后选择职业教育,现在近60%的年轻人选择职业教育。”俄罗斯青年职业联盟总经理罗伯特·乌拉诺夫表示,超级变态网页私服,在俄罗斯,技能大赛不仅被视为一项产生冠军的竞赛,还被视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变革的驱动力。“获得举办大赛资格后,俄罗斯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把世界技能组织的标准考试引入俄罗斯。”
畅销书《黑天鹅》的作者、美国作家纳西姆·塔勒布表示,传统的大学教育需要调整,他以瑞士为例指出,“很大一部分人口没有接受高等教育,但该国仍然蓬勃发展。改进教育方法应当不断尝试”。
8月22日至27日,第四十五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俄罗斯喀山举行,来自69个国家和地区的1355名技能高手喀山“网页游戏私服”,进一步唤醒人们对技能的崇尚和对教育的思考。中国代表团表现出色,共获得了16枚金牌、14枚银牌、5枚铜牌和17个优胜奖,再次荣登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第一。
乘借东风,职业教育变革势在必行
赛场上,中外选手全神贯注,展示了较高的竞技水准。本报记者 殷新宇摄
萨马拉州教育和科学部副部长奥莉加·蕾斯科娃告诉记者,今年是萨马拉州的职业教育年,将加大对职业教育机构的投入。不只是萨马拉州,这几天,赛场内外到处是来自俄罗斯各地的中小学生。他们统一着装,观看比赛和听志愿者讲解都十分专注。
除了职业教育变革,俄罗斯还将建立100个高级职业培训中心,并在世界技能组织的支持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在职者的再培训计划。戈利科娃表示,在2023年前,俄罗斯计划在所有地区开展最受欢迎和最有职业前景的相关培训课程,15万人将受益。
本届大赛,中国代表团派出63名选手参加所有56个项目的比赛。除中国外,俄罗斯和巴西也派出选手参加全部项目的比赛,日本、韩国、印度、瑞士等国的参赛阵容也很强大。世界技能大赛受到追捧,反映出全球对技能人才的渴求,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
世界技能组织营销与传播总监克里斯汀·桑罗德表示:“人们对技能的理解在改变,世界技能大赛成为了解国际技能领域最新进展的重要平台。”世界技能大赛始终与时俱进,竞赛项目呈逐渐增多的趋势,跟随全球职业发展趋势更新比赛项目,从工业向服务业、互联网等方向拓展。例如本届大赛,木工、汽修、砌筑等传统技工项目得以保留,还新增酒店接待、水处理技术、化学实验室技术、云计算、网络安全5个新项目。
“世界上23%的工人的工作与他们的技能不匹配。”戈利科娃表示,“教育调整的主要方向应该是激发人们的能力,培养有市场需求的技能,造就面向未来的‘大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