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应城市把发展产业作为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根本之策,确定“产业到人、人对产业”的工作标准,避免产业扶贫与脱贫致富“两张皮”,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依托、以规模经营为引领。
本网讯(特约记者郑毅 王越 通讯员 梅琛 陈格格)9月27日,应城市陈河镇古堤村村民徐艾军正在他的精养池基地忙着,他干得非常开心,因为今年收入有望达到10万元。
目前,应城市财政安排扶贫资金预算5000万元、统筹整合资金10220万元,向扶贫产业倾斜。全市20个村拟建光伏电站,村平增收5万元以上。今年底,兴办12个市级产业扶贫示范点,办22个镇级产业扶贫示范点。
今年42岁的徐艾军,妻子患精神性疾病,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村委会介绍他到村里小龙虾养殖基地学习养殖技术,很快掌握龙虾的养殖方法。今年初,他利用金融贷款10万元,和同村的3户龙虾养殖大户到毛河村承包了200亩水面进行龙虾规模养殖,实现纯利润50多万元,徐艾军可分红10万余元,一举脱贫致富,成为该市“我脱贫、我光荣”示范户。
应城着力发展优势突出的特色种植业,建设一批生态好、效益高、质量优、品牌强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红色旅游等产业,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开辟新渠道。陈河镇古堤村利用本村特色资源,发展小龙虾养殖业,投资35万元对19口鱼池进行改造,带动贫困户12户到基地学习技术、务工,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多元。村里将去年扩挖的2口塘堰交由2户贫困户养鱼,每户每年可增收8000元左右。今年,又争取上级项目资金20万元,新建鱼池2口,承包给本村有技术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发展鱼虾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