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典阅读 撞击思维
所谓“教学干法读为本”“三分文章七分读”,我先紧扣“头涔涔而泪潸潸”,运用比较、揣摩等方法来领悟时间之无情,生命之短暂。我又接着追问:“为什么作者不用‘24年’,却用‘八千多日子’呢?”并借助诗的形式带着学生朗读“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可以看到,学生的语速渐渐放慢,对“溜去”的理解也渐渐深入,作者的悲恐之情不断和学生产生着共鸣。
①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如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
1、现场书写片段,给学生相对充足的时间进行习作。
走进独特的“我”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的万物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在细致的描摹事物的同时,还可以寄托自己的心情。鉴赏这类诗歌,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等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摩,满足于形似,那还不能算好的咏物诗。其次,在欣赏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再次,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一般来说,咏物诗从整体构思上看或用拟人,或用比喻,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的融合。
先谈语感。每个词语于意义之外还有情味,这需要从字面的推敲、声音的吟味中去细心领略,以磨炼自己对于词语敏锐的感觉力。试读这个句子:“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试把“伶伶俐俐”换成“伶俐”,重读一遍,意思一点没有变,但直观感觉中却似乎少了点神韵。琢磨其中的道理:“伶伶俐俐”用两个叠声词组成,就造成了一个跳跃感,用以表现时间流逝得非常快是很合适的,相比之下,“伶俐”就多了几分懒散劲儿。
以绿蜡为喻来写芭蕉的色泽;“怯”字,以拟人表现芭蕉将展未展的娇羞之态 ·结合“会、暗”两字,谈谈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纵深连接:知人论世
·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 ? 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面对同一种境况,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情和理解。人世间一切的痛苦,都源自心灵的不满足。于是一些富有的人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而砍柴的农夫却哼着小调珍惜着身边自己抓得住的快乐。人在境中,境在心中,犹如鱼和水,人们很难离开丰美的水去欣赏鱼的。有人失意悲观,发出痛苦或失落的感叹;有人满怀激情,产生振奋向上的感觉。正如英国人狄斯累利所说:境遇不造人,是人造境遇。天上有只鸟在飞,一位拄锄田头的人叹气道:它真苦,四处飞翔为觅一口食。另一位依窗少女也正好看到这只鸟,她叹气说:它真幸福,有一对美丽的翅膀。
有个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人生苦短,岁月无情。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我们都想在平凡的日子里做出非凡的业绩,我们都想在有生之年里创造奇迹。于是,我们常常会被名利所累;我们也常常会为富贵劳心;我们常常还会面容憔悴身心疲惫。得意时忘形,失意时烦忧。人的心灵是掌握自己命运真相的钥匙。外在的一切表现只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样子,反映的只是自己的心性,其实外在的境并没有怎么样,而是内心的世界还不够圆融。见不得别人好,看不得自己差。静坐常思人过,闲谈必论非。生在虚伪中,活在梦幻里。怎一个“累”字了得!人性泯灭殆尽,真性不见影踪。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例题5: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复沓的运用,是散文诗维持其音乐特点通常运用的手段。但仅仅告诉概念是不够的,怎么体会?还是朗读。《匆匆》是散文诗,这种文体在小学阶段很少见,朗读指导过度,容易僵化,不加指导,学生又很难与作者对话。我以诗的形式呈现,通过问题“换成诗歌的形式,长长短短的句子,给人一种节奏感,是吧”,据词会意,诵读悟情,既符合散文诗的特点,又创设了合宜的教学情境,也解决了学生朗读中的困难。
教学过程:
我的心依然伫立在道路两旁。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匆匆》是经典作品,该怎样读出经典作品的语言味儿?按叶圣陶、夏丐尊二老《文心》中的观点,语言的味儿应该有三层意思,语感、语调和神韵。
③全面了解了作者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力求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情志以及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一、揭示课题 凸显自我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专题二 送别亲友类
“知人论事 ”的方法
探究方法事例
我是淡然的。
送别亲友类常用比兴手法。常融情于诗句,会从侧面反映诗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理想和内心情感。注意以下两点:1.要知人论世。熟悉写作背景,特别要注意原诗后面的注释。
·颔联寓情于景(1分)“河桥不相送”:与好友别离固已难堪,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寂 寞感伤之外,又增添一种遗憾之情。(2分)“江树远含情”:想象送别情景:友人远去了, 唯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无穷无尽,运用拟人手法。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 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2分)
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一王国维《人间词话》
《万物皆着我之色彩》
日期:2017/12/29
4、以王国维的“以我观物,则万物皆着我色彩”小结,再次彰显自我。
1、通过欣赏有趣的图片、经典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捕捉独特的感受,丰富内心的力量,学习从自我出发,观察事物;
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
读出语言的昧儿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2、赏析经典作品张晓风 《行道树》(节选),丰富语言材料,感受心灵世界的丰富,同时渗透写法的指导。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五、精彩继续 放飞心灵
主要表现行旅之人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晋江龙湖尊道小学 施丽茵
3、补充张晓风《行道树》的部分内容。
施丽茵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2、捕捉独特感觉,定格于心上。
3、赏析同龄人PK作品《行道树》,在对比中悟得“个人独特感受”的魅力,使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四、现场习作 彰显自我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