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诸如家庭事务管理、家用系统维护、电器和科技产品的操作和管理、健康与人身安全、生活辅助、活动行程规划等等,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协助需求。
老人居家安全
智能家居助理侦测到您平常的上班路线有事故发生,于是提早15分钟叫您起床,以便提供充裕的通勤时间,让您不会迟到。
以下的几个模拟案例,说明了“智能家居助理”如何透过联机功能和因应实际状况的逻辑,来解决常见的“人的问题”:
虽然叫做“智能家居”系统,但真正的重点在“人”,而不是家所在的“房子”。
这些事情可能是突然发生的状况(某个用品坏了)、或是不得不做的事情(例如买菜)。对于这些事情,居家助理可以帮上什么忙?找到最大的问题,就有机会激发出最好的解决方案。
而且也必须考虑到,其中光是“人”就牵涉到屋主、访客、以及服务供应者;同时,必须有足够的功能和应用弹性来提供更高的效益,而且使用的结果必须为生活带来改善,而不是扰乱。
所以,好的智能家居系统必须能兼顾这些人士的需求、或是针对上述特定类型人士的生活方式来设计。
通勤规划
从生活动线中找到机会
在超过15分钟没有侦测到任何动作之后,系统自动拨电话给119、并且以简讯通知附近邻居,同时将大门解锁,以便让到达的医护人员快速进入。
能解决问题的方案,通常都包括了人、流程、技术、以及工具这几个要素;而这些要素之中,可能有一些并不在家里。
有头有尾的解决方案
连结不同的外界资源
所以,笔者在这里提供几个策略给IoT(物联网)产品经理们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设计出更实用、也更能引起顾客共鸣的方案。
2、流程
光是系统并不会主动解决问题,但助理会、而且助理可以为用户带来更高的生活效益。
智能转接
所以,越能整合、并且自动运用这些“不在家里”的资源,系统能提供的效益就越高。以上面的例子来说,如果居家助理能整合来自用户行事历、以及水电行排程预约系统的数据,就可以大幅简化安排维修的流程。
前面说的“水电师傅”问题虽然是发生在家里,但其实也会影响工作。这些问题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也都在影响我们在家里和外面的生活。
或者用另外一个方式来想:智能家居方案应该具备类似“助理”的功能(就像是钢铁人电影里的“老贾”),因为光是在房子里装上自动化功能,并不能解决人的问题,必须有助理来帮忙才行。
所谓预防,包括监控、微调、以及维护;侦测则是在问题发生之后,立即进行状况评估和报告。
解决问题、打到痛点
当您还在上班的时候,小孩的学校打电话到家里来;因为系统判断这是一通重要电话,于是决定自动转接给家长。
至于修复则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步骤,包括诊断、协调、以及修理。一个好的智能家居系统,必须能够兼顾上述的这些需求。
所以,好的智能家居系统必须非常深入的整合这几个要素:
相较之下,必须站起身来走到房门口去关个灯,其实根本就不算是问题。
针对生活方式和类型来设计
它所提供的服务或许是从家中开始,但可能是在家以外的地方完成;也可能从家以外的地方开始,但回家后仍继续进行。
以“居家助理”的角度思考
对于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状况,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必须包括预防、侦测、修复三个功能。
由于您的行事历显示当时正在开会、但另一半有空,所以系统就把电话转给您的另一半,而不打扰您开会。
虽然这些服务看起来大同小异,但对于像是单身或已婚人士、有没有小孩、核心或多世代家庭、或是小孩已离家的空巢期夫妻等等,处于人生中的不同阶段、家中状况也互异的族群而言,需要的协助内容其实并不太一样。
虽然这些产品都有一定程度的方便,但它们解决的都只是“第一层”的问题、也只对少部分用户有明显的帮助。
人、状况、解决方案
智能家居要解决的,是人们真正会碰到的问题;例如我们往往要请假在家,等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来的水电师傅上门,就是「人」的问题;这种问题很实际、而且成本很高。
府上安装的智能家居助理,侦测到厨房水槽的排水速度比平常慢,于是自动连上水电行的在线排程系统,预约当天师傅来维修的时间。
同时,它也会跟您车上的导航系统联机,预先规划避开事故地点的路线。
所以,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思考的方式应该是以“人的活动”为主体,让使用者在家中、以及在外面的体验彼此连结,来获得完整而流畅的服务,并且解决生活中遭遇的问题,这才是IoT(物联网)的价值所在。
产品经理和工程师的重点策略
(译/傅瑞德)
IoT(物联网)首先找到实际应用情境的市场,是在“智能家居”系统上;包括智能门铃、门锁、照明、温度计等等,网页游戏私服,都是现在已经有产品上市、而且卖得还算不错的类别。
维修服务
观察您的潜在用户一个星期,发现对他们日常生活带来最大困扰的事情。
某位老人独自在家,但系统发现他待在厨房的时间太长,而不像平常一样,同一时间已经回到客厅。
3、技术
1、人
因为系统知道当天您要上班,所以会提供一个单次使用的开门密码给师傅、并暂时关闭保全系统,让师傅可以进来修理。至于您,则可以在办公室透过家中的保全监视器,直接看到师傅的工作进度。
如果要让智能家居领域的IoT(物联网)产品真正起飞,必须让它能做比“开开关关”更上一层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智能家居是怎么回事、并且让产品能解决真正的生活痛点。
目前所谓的智能家居产品,多半只能做开关电灯之类的简单动作,有些则可以做稍微复杂一点的事,例如在关上百叶窗的同时打开影音系统。换言之,这些产品是根据预先设定的用户数据、使用场景、以及事件状况,在特定条件下自行启动、或是由使用者启动,来将某些流程自动化。
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目前市场上的450个IoT(物联网)平台之中,有21%的比例是针对智能家居应用设计的;虽然家用IoT(物联网)市场已经逐渐成形,但不得不说,目前供应给消费者的这类产品,解决的多半并不是真正的问题、也没有抓到真正关键的购买族群。
所以,设计者的思维必须从“我拥有某某技术,所以我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改成“我碰到了某某问题,那么我可以创造出什么产品来解决它?”
跳出“家”的框架来思考
目前的方案只解决了“第一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