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页游sf大全 >

学术圈热议“逃离科研”研究称高校市场化改革副作用大

“现在的情况是,学校以绩效指标争抢教师的精力。它们定很高的学术指标,试图抑制教师们的市场化倾向,结果是两方拉力共同撕碎着教师有限的精力,‘应付’成为了高校的常态,最终受损的是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未来。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恶性循环’,必须扭转。”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科院教授张荆告诉记者。

市场化改革让教师愁于生计

待遇低,其实并非中国独有的问题。英国高校的教师同样长期收入不足、薪酬增长缓慢,并长期抱怨不满。过去十年中,不少专业的教师数量出现负增长。英国大学雇主协会(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Employers Association,UCEA)曾进行过一次调查,发现相对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牧师和体力劳动者,高校学术人员的招聘难度更大。

一场关于逃离科研的大讨论

程老师之问也很快被扩充得更复杂,成为学生与老师激辩“兴趣与奉献”、“高压与自主”等命题的主战场。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吴宝俊15日写出《理想太贵,谈不起》一文,引来众多响应。尽管当事学生出来澄清,自己并非因为生存压力而放弃科研道路,这场逃离科研大讨论的方向,还是从一开始的角度各异,渐渐向着“搞科研的生存困境”这一共识靠拢。

日志发表于11月13日,接近下午4点。仅仅24小时内,来自圈内各个学科、各个年龄层读者的将近500条回帖,就在日志下刷出了十页。13日当晚,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海霞和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谢强各写一篇博客,回应程老师的追问。与此同时,原始博文在人人网、BBS等学术圈中人聚集的社区被迅速传播,更多人被激发起来,加入讨论。

学生和老师,尽管立场不同也存在认知代沟,却在这一点上达成了一致:科研的待遇、社会资源和地位相对低下,已使得它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大为减弱。一些本不严重的因素,也可能让前期已投入了大量教育成本的人才,选择离开这个行当。

今年4月,一篇“调查称中国教师月薪全球最低”的新闻曾流传甚广。对此,不少网民留言说,工资旱涝保收附带寒暑假、补课出书还能赚外快的老师都在叫嚷待遇低,这可让真正的社会底层情何以堪?

11月上旬,自然科学界的主流博客圈科学网博客被一粒小小的火种点燃。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程代展老师的一篇日志,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这篇日志中,程老师惋惜一位他极为看重的爱徒,明明展现出成为优秀科学家的天分,却选择做一名中学教师,并且一意孤行,绝不回头。因为极度的惋惜和挫折感,程老师在日志结尾询问:谁能告诉我,是我错了,还是他错了?

报告节选>> 研究认为高校已过度市场化 急需扭转改革方向

这些措施中的很多在中国暂时派不上用场。原因在于,中国高校仍处于给教师“增负”而不是“减负”的阶段,面对过度市场化和教学科研质量低下的指责,它们急于通过各种量化指标挽回教师的工作量,也挽回自己的声誉。

针对调查情形,UCEA向英国高校提出改善建议:广开招聘门路,制订职业规划,设立奖励基金和晋升职位,减少教学负担,增加非货币薪酬,等等。

但在教育业内人士看来,教育,尤其高等教育,bt网页游戏,是一个对投入十分敏感的昂贵行当。教师们固然有不少时间和机会可用于追逐外快,但如果整个环境都在鼓励他们这样做,甚至迫使他们这样做,代价必是学术质量的一路下滑,以及牺牲被教育者的宝贵未来。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