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年会代表着对电视剧行业过去一年的回顾和未来一年的展望,对于观众荧屏的剧“变”,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
每年上市新剧呈减少趋势
一年一度的电视界盛会——2018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于3月13日在上海举行。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广电系统、电视台、500多家影视公司的千余名嘉宾出席。
在论坛上,回顾过去的一年,中国电视剧的品质虽然有了整体上的提升,但遗憾也有不少。
13日上午,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客户总监龙长缨通过近三年来的数据分析,从收视比重和播出比重来看,电视剧依然是各大电视台最重要的内容,超过新闻、综艺等,在2017年,其播出比重达到26.7%,收视比重达到30.9%。
爆款作品都需要“台网共振”
电视剧常见套路遭业界“吐槽”
在王磊卿看来,电视剧越来越长,除了注水外,还存在粗制滥造的情况,“如今电视剧创作时间越来越短 ,我听说50集的网剧5个月就要孵化而成,而美剧12集就要创作半年以上。”
封面新闻记者 陈颖 上海报道
“这个市场需要一部分的流量让这部戏在一定程度行成社会共振效果,当然我们希望他们既是流量担当也是演技担当。”
SMG影视剧中心主任、东方卫视总监王磊卿认为直言“好像古装剧没有七八十集就不能叫大剧,那中间是否有注水?大家对长集的电视剧争议很大,我们希望有30集左右的快节奏的剧。”
通过分析去年几部大热佳作的成功模式,王磊卿呼吁电视剧从业者厘清古装剧和历史剧、现实主义剧和当下题材剧的分界。
爱奇艺副总裁陈潇认为,传奇网页游戏私服,现在把演员分两部分流量担当和演技担当,这个非常有趣,抓住了平台方的需要和市场的需要,并不能说这个现象完全不好。
“各大卫视也通过电视剧的播出,拉大了相互间的差距,晚间黄金档的新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有行业资深人士认为,此前国产电视剧被诟病的就是产量过剩,大半的剧制作完成后却无法播出,而目前产量的降低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各大影视公司降低产量,推出精品化剧集成为新趋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2009年至2017年,电视剧的产量逐渐下降,产量最高的2012年新剧达到391集,2016年仅有 271集,2017年更是仅有241集,为近10年来最低。
剧名、集数越来越长、剧本孵化时长却越来越短。盲目跟风海外拍摄、悬浮动作剧泛滥、过度消费女性成长题材等电视剧“套路”也是屡见不鲜。
在呼唤历史正剧回归的同时,他也提出,古装剧、年代剧也应当秉承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以写实的手法还原历史氛围和历史质感。
在过去的一年里,虽然播出模式发生了变化,但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雨人指出“真正的爆款剧都是网台共振”。
年会会议结束后,聚首了大批行业大咖的产业论坛环节随即开始。首场论坛,电视台、网络视频网站、影视公司的掌舵级人物齐聚探讨“新时代台网新融合”。
龙长缨指出各个年龄阶段观众的喜好也诧异,不过“剧王”级作品,如《人民的名义》、《那年花开月正圆》等,则具备多年龄段的覆盖能力。虽然卫视差距日益明显,但突围和逆袭仍然可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应邀前往采访,为大家打探到了不少影视剧行业的“秘密”和趋势。
他认为开放的模式才能让电视剧的影响力发挥至最大值,“最重要是开放,做人要做有活力的人、开放的人,电视台也是。”王磊卿也认为电视剧的成功是合家欢模式的成功,而台网共同主推的剧才能成为最现象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