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驻武汉总领事馆,2016年1月19日落成。
改革开放之初,工业重镇再扬帆1998年,法国驻汉总领事馆建馆
没有地铁,没有高架桥,乘坐破旧的公交车,到很远的家乐福超市,为女儿买鲜牛奶、尿不湿……这是贵永华第二次来武汉时的印象,“武汉的人民是热情的,武汉的工业发展是朝气蓬勃的,整个武汉给我的感觉是活泼开放的。”
图为:法国驻汉总领事贵永华
8年过去,武汉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迎接所有来鄂的外国友人、企业,武汉这个中部内陆城市也如金永瑾所言“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变化的不仅仅是有形的建筑,更是无形的人文素养,是一种软实力的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尖端科技产业、年轻一代的活力,这些都是湖北的特色,也都是未来中韩需要进一步交流的地方。”金永瑾如是说。
巧的是,现任总领事傅杰明也是当时筹建总领事馆的官员之一。“没想到10年前就‘帮自己’选择了现在的办公地点。”
总领事馆数量,常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城市和地区的开放程度,总领事馆的发展也见证了湖北改革开放的变化。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驻汉总领事馆,聆听总领事们讲述他们眼中的湖北变迁。
2010年,韩国驻汉总领事馆正式开馆,这是韩国在华设立的第八家总领事馆,也是更加开放的湖北迎接的第三个总领事馆。“20多年后再一次来到湖北,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全世界只有武汉了。”今年5月,金永瑾重返武汉,担任韩国驻汉总领事时,看见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他如此感叹。“1996年,第一次来武汉时,在街边没有看见韩国人与韩国企业,武汉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内陆城市。”
2017年,贵永华重回武汉,任总领事;2018年,恰逢建馆20周年。
武汉与曼彻斯特自1986年便结为友好城市,友城协定也被各界视作有示范作用的最佳做法。当时间跨过30余年,英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在汉建成时,这个城市的面貌已焕然一新。
江城齿轮上BT页游私服着发展的希望
手推车旁坐着70多岁的老婆婆,车上的茶水冒着热气,车前面挂着牌子“现煮现卖,一毛钱一杯”。这是法国驻武汉总领事贵永华1988年第一次来武汉旅游时拍下的一张照片。“那个老婆婆还是三寸金莲。”贵永华说。
筑巢引凤、扩大开放的武汉越来越成为英国商贸投资、文化交流的目的地。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访华第一站来到武汉,并带来了一揽子合作计划,50多家英国企业来汉、开通武汉到伦敦的直飞航线……“武汉作为中部城市正在崛起,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与沿海地区的差距加速缩小。这一点有目共睹。”英国驻汉总领事霍加凯说,“英国与湖北还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污染、高端制造等方面都可以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
图为:韩国驻汉总领事金永瑾
随着美国与湖北及中部地区的经贸联系、人员往来、文化交流等越来越频繁,领事馆从建馆时2名工作人员增加到40多名,服务范围也逐步扩大到经济政治、商务、新闻文化等业务。未来,新馆建设完工后将提供非移民类签证服务。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从北京走向世界;这一年,武汉也迎来了第二个总领事馆——美国驻武汉总领事馆。
图为:英国驻汉总领事霍加凯
昔日工业重镇,今朝科技之城,外国驻汉总领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