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页游sf大全 >

饥荒死亡的冰冷数字

  对于1942年灾荒,荥阳原政协老干部王子官回忆录中有记载。1942年,他7岁,已经记事了。

  插图①

  延续到1942年,春荒更严重。许昌、郾城等县粮食告绝,大批饥民南下逃荒。由于连年受灾,灾民猛增,导致汝南粮食极为紧缺。

  根据《荥阳市志》记载,当年该地30万人中,就有6万多人饿死,占了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村民说,虎牢关如今已被一大片庄稼地取代,“喏,超变态网页游戏大全,那一片玉米地就是三英战吕布的地方。”

  她说,当时每天一开大门,便能看到灾民在门口因饥饿倒毙的惨状,每天一睁眼听到的便是啼饥号寒的哭声,到街上走走,到处是要饭的,惨得很。

  在洛阳老城区,一个叫东北体育场的地方名声响亮。抗战年代,洛阳常有军队在这里检阅,为此,里面当年还有一个检阅台,可惜早拆除了。

  石碑刻于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高约2米,宽约0.7米,上部已经断裂。张春安说,这是明清虎牢关仅存的旧址。战争年代,这里烽火四起;灾荒年代,这里亦是饥民遍地。

  平乐村位于孟津县平乐镇南部,南邻白马寺,距洛阳市12公里,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牡丹画生产基地,被誉为“农民牡丹画创作第一村”。

  广武县,历史地名。隋始置县,治所在今荥阳市东北广武镇。因境内有广武山,故名。民国20年 (1931年)荥泽与河阴县合并后复名广武县,1935年,广武县更名为成皋县,次年5月又复名广武县,1949年并入成皋县。

  遗憾的是,王子官老人身体不舒服,没法接待外人。

  位居河南省东南部的汝南县,《汝南文史资料选编》第二卷上也显示,早在1941年春,这里已呈现大旱,小麦每亩仅收40斤左右(注释④);到夏秋,旱情持续,秋季歉收。秋末又下寒霜,霜打荞麦,颗粒无收。

  据媒体公开报道,汝南县2007年、2008年、2009年小麦亩产分别为:422.63公斤、438.11公斤、438.86公斤。

  汜水镇,古称“雄镇”,归属河南省荥阳市。

饥荒死亡的冰冷数字

  1942年开始的灾荒不仅仅局限于洛阳、郑州一带,而是河南全省的。

  灾荒横行,死亡便不再是黑色幽灵,而成了家常便饭。李蕤目击汜水镇村民李大才的女人疯了,《荥阳市志》记录了饥荒死亡的冰冷数字

  三英战吕布,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出自第五回“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故事背景为曹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上将吕布一连打败众将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的故事。

  李蕤夫人、已百岁高龄的宋映雪老人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当时,他们一家人住在离洛阳几十里的平乐村(注释①),她在村学校教书。

  虎牢关,又称汜水关,因为避唐高祖的祖父李虎的忌讳亦称武牢关,在洛阳以东,今河南省荥阳市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境内。它作为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而在《荥阳市志》灾害栏目中,对此记录相对详细:“民国31年,是年,荥、汜、广(荥阳、汜水、广武(注释②))连遭大旱两载,良田亩价斗粮,饿殍载道,民众西逃。”

  不仅仅“古董集”上饿死的人越来越多,全省各地的人,也一天比一天死掉得多。

  南阳处于河南西南部,人口数量庞大。《南阳市志》记载:民国31年(1942年),新野、方城、南召诸县入夏大旱,秋禾枯萎绝收,国民政府审计部拨救济款10067元;民国32年,桐柏县遭风灾,麦多吹倒,收成锐减。入夏大旱,秋禾旱枯。

  81岁的韩宝全老人住在东北体育场隔壁家属院,他回忆,灾荒年,很多灾民来到洛阳求生,街上到处是饥民。因为粮食严重不足,路上很多人抢馍吃,“抢到手后,就往馍上吐一口痰,追上的人看到这种情况,没法再要回,顶多打一顿,没有办法。”

  注释②

  【灾荒,在全省蔓延】

  注释①

  《荥阳市志》大事记一栏中称,“民国31年,夏秋特大旱,麦歉收,秋绝收,人食草根、树皮、树叶,死者遍野,逃亡者过半。”

  注释③

  【一开门,就看到倒毙的人】

  这里东接七朝古都开封,西连九朝古都洛阳,南有嵩岳名刹少林寺,北依华夏之源黄河,中有汜河水蜿蜒流淌。

  对过往历史的记录,地方志担负大任。河南商报记者在《荥阳市志》上查到了关于1942年灾害的相关文字记录。

  8月2日上午,河南商报记者驱车来到荥阳汜水县虎牢关镇虎牢关村,这里是王子官的老家,“三英战吕布”(注释③、插图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洛阳城的一些大户还算有良知,出钱出粮,在东北体育场支起摊位施粥,饥民们闻讯而来,队伍排了好长,“即使钱粮有限,还是救了不少人。”

  现在的她居住在北京,身体健康,空闲时间,会在书桌前写上几幅字,毛笔字依然漂亮。

  田地旁,我们遇到村委委员张春安,他告诉我们,虎牢关的旧址只剩下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雍正时期的楷书“虎牢关”三字。

  注释④

  “大灾中期统计,荥、汜、广30万人,饿死60528人(其中荥阳县30347人,汜水县14306人,广武县15875人),后期数目更巨。”

虎牢关遗址

  温故一九四二,河南商报记者直奔汜水镇。

  1942年的大饥荒,集中在洛阳的饥民很多人来到这个地方,要吃要喝。这里是当时洛阳的救灾中心之一,也是古董集,饥民们用来交换吃的地方。

  每天一开门,就能看到灾民因饥饿倒毙的惨状;每天一睁眼,听到的就是啼饥号寒的哭声。

  有人在集市中死亡,有人在集市中获得口粮。李蕤记录了他采访途中的一个集市一角。在洛阳,那样的集市同样存在。

  民国期间,南阳《前锋报》记者李蕤,对1942年灾荒进行报道,汜水是详细一环。

  洛阳,是当时灾民的中转站,西去西安,必经洛阳。

  【饿殍载道,民众西逃】

    宋映雪老人当时住在洛阳平乐村,这里也是灾区。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