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是去年12月走的,在医院住了大半年,我母亲现在还在医院住着。关于养老的问题,我深有体会。”1月27日,一位重庆市政协委员对记者表示,目前重庆的养老模式给老人、后辈和社会都增加了负担,这种现状亟待改变。
这位政协委员说,去年上半年她的父亲因肺癌晚期住进医院,母亲也因身体原因一直住在医院。其间,因为他们四兄妹都要上班,难以长时间在医院照顾老人,一共请了4名护工帮忙照看。
“一个护工一天是两百元,一个月单护理费就是两万多元。”该委员坦言,好在他们四兄妹经济条件都还算过得去,网页游戏私服推荐,若是一般的家庭可能负担不起这笔开销。
当天下午,记者在重庆一家大型医院发现,两层楼的老年科住院病房,均已住满。一位正在照顾老人的中年男士对记者说,他的父亲已在该处住了快一年了,因为请护理的费用远远高于他们夫妻两人的收入,所以他们夫妻二人直接辞去了工作,专门在医院照顾父亲。
走访中,不少人直言,老人依赖医院养老,苦了三代人。首先,老人本就不愿意长时间待在医院;其次,儿女要照顾或者花钱请人照顾,并且护理费医保不能报销,给儿女增加了经济负担;再者,顾此失彼,孙子孙女辈面临无人照顾和难得见面的窘境。
“医养结合”前景可观
“重庆是西部地区最‘老’的城市,老龄人口数量多,养老需求大,加之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定位及实施未跟上,大多老人养老还是依赖医院。”多名重庆政协委员称,在严重的老龄化和“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下,这种养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老人的养老需求,必须探索出一条“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
重庆目前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种形式,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面临人口老龄化与家庭结构转变,“两位年轻人+四位父母+八位祖父母”成为典型家庭结构;对失能老年人存在专业医疗护理不足的问题;医保与养老体系保障不充分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就需要探索建立对老年人的长效护理机制,保证老人老有所养。
而关于“医养结合”模式的前景,该委员认为,这个行业的市场规模极有可能突破万亿元。重庆红瑞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唐益表示,由于医养结合模式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满足了老年人群的特殊需求,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适应了老龄化发展的形势,实现了养老模式的新突破。因此,这个行业的前景和“钱景”十分可观。
要念好“合”字诀
“医养结合关键是把握好一个‘合’字。”不少重庆政协委员表示,要真正推行切实可行的医养结合模式,需要形成体制机制、参与力量、科技支持等各种合力,并打造由专业护理团队、全科医生及医疗机构共同参与,专业运作的机制,提高医养结合养老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具体来说,就是要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对此,重庆市政协委员关文舸建议,推行老年养老“长护险+护士站”模式。长护险是一种为被保险人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而接受长期照护提供费用补偿的健康保险,补偿范围包括被保险人在专业机构接受护理、在家中接受护理以及其他相关的费用支出。可以按照单独设立长护险和从现有医疗保险划分一块作为长护险等方式实施。护理费用支付方式也可按照长护险支付80%+个人自费20%收取。
同时,可以将社会资本引入养老领域,用社会资源在社区或小区设立护士站。护士站以入户服务为主,主要为长期卧床患者、老人、临终患者和其他需要护理服务者提供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临终护理、社区康复指导等护理服务。
李国 (摘自《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