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中医也长期被质疑,认为中医仅是一门技术,仅是一门艺术,乃至一次又一次地被戏谑为“伪科学”,打入取缔之列:1929年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2005年的“中医伪科学网上签名行动”,2014年1月11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一届反中医大会”……核心是中医不科学,不是科学。
中医的发展源远流长,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前期)时代出现了中医史上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一是当时不但有《周礼·天官》篇将中医分为疾医(今外科)、疡医(今内科)、食医、兽医四科,又出现带下医(今妇科)、小儿医(今儿科)、耳目痹医(今五官科)等科;已使用望、闻、问、切等一套诊病方法和术语;已流行或出现用于医疗的砭石、骨针、竹针、铜针、铁针,以至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模型,展示人体经络的木制涂漆人体模型等工具和术语。二是已形成阴阳学说,如《素问》:“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寒,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热”“善诊者,察色按脉,生别阴阳”等。已提出“人与天地相应”的医学整体观。经络理论亦已是较为成熟理论,《灵枢》专有《经脉》《经别》《经筋》《经水》篇,《素问》载有《经络论》《经脉别论》等专篇,使十一条经脉发展为十二条经脉,不但对各脉进一步命名,对其循环分布、病候、治疗内容均有订正和充实,且与脏腑有了属络关系,形成阴阳相贯的流程;《难经》提出“奇经八脉”等。已提出和形成“养生术”“导引术”“五行相生相克说”“医食同源论”等理论。三是形成一批代表性著作,《脉法》《阴阳十一脉灸经》《五十二病方》《导引图》《养生方》《胎产书》《难经》;尤是《黄帝内经》问世,标志中医学的形成。四是涌现出一批医学名家,例如秦国的医和、医绥,齐国的长桑君,战国时期的扁鹊,汉初的淳于意等。
中医不但是科学,而且是一门历史久长、自成体系的学科,人类历史上最早形成的学科之一。它形成于人类的轴心时代(公元前8世纪~前2世纪,那是人类文化的奠基时代,也是人类科学第一次大发展时期,形成人类史上最早的一批学科)。
中医,在中华大地生长、发育了数千年,历史证明它是有用的、科学的,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是地道的复杂性科学、非线性科学,超前的生态型医学,它的经络等理论、手段我们至今难以理解和解释,不等于不科学、不存在,犹如临潼秦兵马俑一号坑中出土的2000多年弹性不变的宝剑、涂有金属铬的宝剑,我们至今难以圆满解释一样。它是人类最早的学科之一,是当今世界唯一活着的古老学科。中医是一个宝库,我们要百倍地珍惜中医,并努力加以继承发扬光大。
世界公认,几千年来医学大致经历四个发展阶段:疾病医学——治病医学——预防医学——健康医学。笔者认为,医学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医学时代——生态医学时代。在这个时代,生态观替代了物质观,医学从重治、重防,到重“态”;从整体局部的关系、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关系,从生理与心理的关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进行综合养生、综合预防、综合治疗。中医本来就是生态型的医学,讲究阴阳平衡、辨证论法,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等。
评价一门知识是否形成发展成为一个学科,不是一些人强调的能在实验室得到实验的证明等条件。在20世纪90年代笔者主持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工作中,提出了评价一门知识是否发展成为一个学科的标准,颇受各方学者的赞同和支持,后发表于《光明日报》(2001年7月26日)。即要满足4个条件:一要有自身的一套术语,且成系统;二要有自身的一套理论(含定理、定律等),且成系统;三要有代表性著作;四要有代表性人物。
中医在《黄帝内经》奠定基础后,东汉年间《神农本草经》刊行,又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药著作,对中国早期临床用药进行了第一次大总结。东汉末张仲景(公元2~3世纪)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中医辨证论治、方药的临床诊治体系,为中医临床医学奠定基础,创立“伤寒派”或称“经方派”。魏晋之后,黄甫谧(215年~282年)撰《针灸甲乙经》,为中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形成针灸学完整诊疗体系。晋代王叔和《脉经》集脉学之大成。南北朝(一说唐朝)《雷公炮灸论》,是第一部炮制专著。隋代巢元方等编撰《诸病源候论》,为中国第一部病因病理学专著。唐代孙思邈视生命贵于千金,总结唐以前诊治的经验,著《千金要方》,被尊为药王;又制定中医医德规范。金元产生四大家(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刘河间、张子和创“河间学派”,张元素、李东垣创“易水学派”,朱丹溪创滋阴之学,把中医医论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明代吴又可著《瘟疫论》,创瘟疫学派;李时珍《本草纲目》集本草大成。清末,创文汇通学派……中医学的著作之富、代表人物之多、学派之多,在世界古代科技史上少见。
可见,中医至少在公元前二世纪之前,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成体系的学科,是人类最为古老的学科之一,与中国的天学、地学、农学等,古希腊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学,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气象学、动物学等一样古老。
更可贵的是中医,不但仍在发挥作用,而且还不断地生长和发展,在2003年的“非典”、2015年的“埃博拉”危机中,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这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是罕见的。
笔者最近拜读了樊代明院士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医学与科学》大作(2015年4月10日),深受启发。认为:中医是科学,但不是简单的科学;中医是人学,但不全是人学;中医是哲学,但不是单纯的哲学;中医充满科学、人学和哲学,还涵盖有社会学、艺术、心理学等,中医是地地道道的复杂性科学、非线性科学,确实不是那些要把它打成“伪科学”人士眼中所谓的简单性科学、线性科学。
□ 孙关龙
中国传统科学有天学、地学、算学、农学、医学,但仅有医学即中医还存在,其余都在西学的强势下,被吞没了。
人体或称生命体与生命不是一回事,人体是物质,生命则是一个现象,人死了不是人体的消失,而是生命现象的终止。17世纪的第一次科学革命始于天文学,因为天文学当时发生了危机。19世纪末的物理学危机,导致20世纪初的相对论问世,物理学革命导致整个科学的第二次革命。现在临床中医的危机,中医理论的危机,中医教学的危机,将导致中医经络的破译,且将生发全新的生命科学革命,从而引起新一轮的科学革命。它将可能导致人类告别工业文明时代,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
现代科学认为,宇宙间不但有物质、能量,更多的是暗物质、暗能量,后两者占据宇宙的96%,也就是说宇宙的真正主宰者不是我们相当熟悉的物质,而是我们至今不熟悉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光明日报》2015年6月26日)。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它不但有物质组成,体内还有大量的能量、暗物质、暗能量。从物质角度找经络,不知花费了多少时间和心血,至今仍然没有结果。然而,经络是客观存在的,用针灸其穴位是有作用的。经络是否可能是暗物质,是一种能量或暗能量,需要我们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人类最早的学科之一
当今唯一活着的古老学科
■ 泺源新论
超前型的生态医学
近200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惨遭恶运。中华自然国学更是惨上加惨,天学、地学、算学、农学、工学(传统工程技术的总称),一一被吞没,唯存独苗中医学。
什么是科学?《辞海》曰:“以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按这个定义,中医无疑是一个知识体系,而且是人类最为古老的学科之一,当今唯一活着的古老学科。中医、西医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前者是生成思维的产物,后者是逻辑思维的产物。它们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互助互补,则最有益于人类。有人总以西医的标准贬中医。如果一定要比较中西医的优长,我们仅从医学的整体与局部、外环境与内环境、生理与心理、个体与群体关系等方面进行比较,中医丝毫不逊于西医,而且更能加以辩证论治。
,超变态网页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