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的记忆在车窗外呼啸而过,百年前的“同龄人”在救亡图存的路上越走越远,今天的年轻人该如何看待祖国,诠释爱国?和祖国一同站起来、富起来的中国青年,该如何在强起来的路上贡献力量?百年前的鲁迅和李大钊也许给出了回答。
第二个集装箱被装饰为一个100年前的候车大厅,通告牌上播放着“五四实况”,电话亭里布置有多部老式电话机,参观者将接到鲁迅、李大钊、邓中夏等五四先驱打来的电话……
这天午后,几千名北京高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向东交民巷出发。就在前一天,他们听说巴黎和会要将山东交给日本。为了国家主权,学生们决定进行和平的示威抗议,其中一部分人还下了暴力示威的决心。他们要向美、英、法、意四国使馆说明,青岛必须归还中国。
时光宝盒的1号馆,由一节9米长、3米宽的集装箱改建成100年前火车车厢的模样。
“‘鲁迅’的话的确醍醐灌顶。”一名参观的同学认为,作为青年学生,更应专攻于各自的领域,同时保持对社会热切的关注,像鲁迅的很多学生一样,怀揣赤子之心。
在来电时间里,让学生熟悉的“鲁迅”再次表达了对青年的期望:“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来自湖北的一名同学对“鲁迅”的来电印象深刻,“我们也要像鲁迅希望的那样,中国青年只是向上走,别沾染暮气”。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直被迫割地赔款的中国成为战胜国。罗家伦还记得当时热闹的场景,“北京各学校放了3天假,坦克都开上了街参加阅兵”,但很快他们就听说,巴黎和会要把山东交给日本,中国的外交失败了。
走进2号车厢,一个百年前五四时期的世界宛然在目。“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这句历史课本里着重标记的话,也是当时北京街头最响亮、最激愤的回声。
“我之前不太了解罗家伦,我最熟悉的只有鲁迅和李大钊。”一名同学说,经过接听电话,他认识了罗家伦、邓中夏与顾维钧,对国家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正如电话那头的“李大钊”所言,如果青春中华真的来了,就替我抱抱它珍惜它吧。
时光宝盒里的热血记忆
4月8日,北京,五四百年青年文化万里巡展公益活动现场,一名男生和五四先驱李大钊“打电话”。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剑/摄
百年的沧桑巨变随视频与音频回放,而青年群体从未缺席。北京奥运会上为国呐喊的喜悦犹在眼前;加入世贸组织的片刻,年轻的与会代表一同欢呼。时光继续倒回,五星红旗在香港回归现场的政权交接仪式上徐徐升起。
“时光宝盒”由两个集装箱拼接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