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万元打水漂——一个MDI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经过2年多筹备,即将投入生产,却遭遇管道堵塞、反复停产,“每停产一次,损失500万元。试试停停10次,5000万元打了水漂。”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第11次试验,终于取得重大突破,MDI单套设备规模由原来的8万吨提升到20万吨以上。如今回头再看,当初5000万元的代价与至今累计盈利几百亿元之间,是一个“不等式”,又是一个“方程式”。
历史会公正地记录每家企业走过的足迹,历史也忠实地把改革发展课题留给后来者。我们深信,新时代的神州大地上,无数像万华一样的企业,一定能在市场经济大海中搏风击浪,创造着无愧于时代、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反复阅读长篇报道,万华公司的种种“旧闻”引起今日共鸣,不仅仅因为万华从计划到走向市场,从昔日生产合成革的传统国企到成长为现代化大型企业,从白手起家到成为全球异氰酸酯行业领军者,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一鼓作气谋改革、一气呵成求创新、一以贯之闯新路,以改革创新不懈探索,成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伟大实践的生动诠释。尤其是报道中的“三组数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对今天继续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镜鉴。
4000人下岗——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有企业逐步推进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万华第一时间在全厂试行全员合同制,打破铁饭碗,搬掉铁交椅,“下岗分流”不可避免,却也异常艰难。万华先从领导干部身上“动刀”,71个领导干部从管理岗位上退下,“瘦身”起到了“强体功效”。回顾这段历史,很多老人都说“壮士断腕”。
“吾将上下而求索”——5月30日,国内各大媒体和新媒体,都把目光聚焦在了万华公司身上。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无论纸媒还是广电,都拿出巨大篇幅或时长,对万华公司的改革经验进行深度报道。
“旧闻”引发共鸣,是因为创新的主体是人才,人才一直都很重要,而如何吸引人才、信任人才、激励人才,如何以有效制度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依然是需要认真回答的时代课题。
92万元奖金——1998年底,万华实施技术成果按盈利比例提成奖励的“创新工程”;第二年,一个生产装置技改后创出显著效益,按新奖励办法一算,10个人总奖金92万元,吓了大家一跳。奖,还是不奖?争议很大,公司高层争论了一个月,最后拍板,高管一分钱不拿,奖金全分给一线科研技术人员。知识无价亦有价。以重奖激励人才,以制度保护创新。这,就是万华的胆识与魄力!
“旧闻”引发共鸣,是因为宽容失败多么重要。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要不来,必须靠自主创新。创新,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失败”“死亡”,宽容失败是最好的创新激励。尤其在今天,推进高质量发展,就要“宽容失败”“可以允许创新失败,但决不允许不创新”!
先进典型的价值,取决于时代需求。阅读万华长篇报道,很多人在思考:万华公司作为一家老国企、老典型,今天巨幅报道有啥深意?为什么一些“旧闻”,引起今日强烈反响?万华的时代意义是什么?
“旧闻”引发共鸣,BT页游sf,是因为今天深化改革,更要自身“动刀”,能否“刀刃向内”、勇于“壮士断腕”,也是决定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