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宝仪说:“以前会觉得视娃娃为伴侣的人有点怪异,但这次接触让我感受到他们对娃娃真实的伴侣感知,也会想,到底什么样的人是奇怪的,谁又能定义呢?”这段经历让她对于什么是人、自己需要怎样的陪伴、什么才是爱等问题,有了全新的思考。
《近邻?近敌?》剧照
观影观众与“娃娃”互动
对于“明天之后会变成什么样?”曾宝仪认为是由“大家共同来决定的”。她感觉四集内容都牵涉到“选择”的问题。
《伴侣机器人》剧照
曾宝仪笑称:“有些拍摄场景真的太危险,我出发前已经留好遗书。”出版人张立宪观影后表示:“AI伴侣的发展,最终将颠覆原有的婚姻制度。”
提起在边境的拍摄,曾宝仪用“太难了”去形容。“在墨西哥的时候,坐在车里就被向导提醒不要往右看,那边是毒枭的大本营。”曾宝仪回忆起拍摄仍旧难忘恶劣的环境和危险的社会局势,她一度认为自己会遭遇不测,在出发前给家人留下了遗书,她笑称:“为了这件事还和男友大吵一架。”
选择曾宝仪作为片中的“探索嘉宾”,制片人朱凌卿表示“最看重宝仪的是现场的感受和沟通的能力”。曾宝仪则表示自己是“被他们推着去死的那个人”,“写遗书的时候我想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因为如果我这次不做,以后再也不会有这个机会去那些我这辈子再也不会去到的地方,去见这辈子再也不会访问的人。”
到场嘉宾从左到右:出版人张立宪、主持人曾宝仪、腾讯新闻出品制片人朱凌卿
由腾讯新闻出品、联合英国奥斯卡获奖团队Grain Media共同制作的四集纪录片《明天之前》耗时一年,以国际视野对话世界近20个国家地区的前沿人群,探讨人类未来在新变化中如何生活,如何与他人、与自我相处。纪录片将围绕“伴侣机器人”、“人类应该追求永生吗”等前沿话题进行讨论。影片中的故事和人物揭示了人类作为个体和群体可能将会去到的未来,以及人类文明未来5-10年内就将面对的变革和重塑。
在边境的探寻中,曾宝仪第一次体会到求生的渴望,以及不同人群之间泾渭分明的对立。她和边境民兵一起巡逻,也曾对着难民母女流下眼泪,还跟着农场主一同体验“非法入境”,这是一次体力与心理双重挑战的经历。
从制作的角度,《明天之前》四集讨论的课题都是庞大而复杂的,如何把信息有效的浓缩到一集的容量里面,能够让观众更容易接受?
扫一扫 手机阅读我要分享
另一集《伴侣机器人》所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则是:机器人能否进入家庭成为人类的伴侣?
这是《近邻?近敌?》要讨论的核心问题。时代杂志封面上,特朗普与在美墨边境大哭的粉衣小女孩的海报引起热议。美墨边境的铁丝网,阻断了难民进入美国。本集以边境为切入,超变态网页游戏大全,曾宝仪对话不同群体——边境自卫民兵、边境普通住民、难民援助组织以及难民营中的群体。了解边境地区的环境状况,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真实想法与立场。美墨边境只是一个缩影。在国家、城市、乃至不同群体之中,是否都存在“无形的隔离网”?
不同群体的人类该如何相处?
在这一集中,曾宝仪和其表弟一同前往智能娃娃制造工厂,与一线的技术研发人员共同探讨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当下存在的问题以及与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共同体验当下最先进的智能AI机器人娃娃(可以实现性格设置、流畅对话等功能),并采访了各种“以娃娃作为伴侣”的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与需求。在与各类参与者的对话中,探讨机器人进入家庭、成为伴侣的可能性。
原标题:
“如果说机器人,可以从科技的角度,从AI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可能就没有边界了,我相信同行们也都拍了很多类似的题目,但我们更关注的是在这个题目里面,机器人和人的关系。”他强调说,“我们会去找这个行业里走在最前面的人,研究他们是怎么想的。就像《近邻?近敌?》这一集我们也是努力寻找各种层面上的人的故事,从角色配置上也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想真正的找到这些‘明天之前’,因为‘明天之前’真正的意义就在于和我们每个人相联系。”
据悉,纪录片《明天之前》将于6月13日在腾讯新闻上与观众见面。
《伴侣机器人》剧照
《近邻?近敌?》剧照
腾讯新闻好雨知时工作室总监金辉回答澎湃新闻记者说,片子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人的元素”。
6月8日,《明天之前》上海电视节首映会率先放出《近邻?近敌?》和《伴侣机器人》两集,分别讨论了美墨边境非法移民问题、人与AI机器人的关系。活动当天,探索嘉宾兼主持人曾宝仪、腾讯新闻出品制片人朱凌卿等节目主创人员与大家分享了在一年的拍摄过程中的思考和幕后花絮。
娱乐新闻来源:澎湃新闻 2019年06月10日 15:07
腾讯新闻出品此前曾推出过《十三邀》《和陌生人说话》《@所有人》《我的时代和我》等节目,因真实展现文化、社会、经济、民生等领域的时代变迁引起观众思考与讨论。此次推出《明天之前》,为大众提供更国际化、更宏观的观察视野,客观呈现世界变化趋势,希望能通过节目增强用户与世界的联系,拓宽人生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