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艷認為,提倡職住平衡就是要減少通勤的距離和時間。在城市的已有格局上,可以通過鼓勵租賃的方式來助力通勤方便﹔在新城區建設中,則更加注重城市空間的發展和周邊配套,比如在居住用地附近增加辦公用地、商業用地等,就提供了改善職住平衡的可能性。此外,鼓勵在地鐵附近高密度開發等,也將助力減少兩端通勤時間,讓職住更便利。在上端的城市規劃設計中,要越來越多將這些因素考慮進來。
在大城市,不少人面臨著居住和通勤難以兩全的共同問題,最終在通勤上稍作妥協成為許多人不得已的選擇。根據極光大數據此前發布的《2018年中國城市通勤研究報告》,在GDP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北京居民通勤平均路程13.2公裡,平均用時達56分鐘﹔上海12.4公裡,用時54分鐘﹔廣州8.8公裡,用時45分鐘﹔深圳8.7公裡,用時44分鐘。整體看,10座城市平均通勤距離均在8公裡以上,時間均在40分鐘以上。
13號線上的霍營、立水橋、回龍觀、龍澤是北京熱門的通勤站點,連同附近的天通苑,一起代表著北京北部龐大的居住區。此外,熱點進站口還有十裡河、宋家庄、北京南站等,分別代表著北京南部、東南部、環京的熱點居住地區。
圖為日前乘客在福州地鐵1號線等候列車。
職住平衡有期待
李雲翔在北京金融街一家企業工作,家住南五環,每天70分鐘的通勤當中,她需要先乘坐公交,然后改乘地鐵,地鐵換乘一次,出站后再借助共享單車完成最后1.5公裡,最終抵達公司。“經常是到公司就感覺已經打完一仗了。早上迎著陽光出門,打扮得好好的,但追趕公交、擠地鐵的時候啥也管不了。”李雲翔說。在這一程通勤中,各種交通方式既相互補充,也體現了各自的優缺點。
——報告顯示,GDP排名前十的城市平均通勤距離均在8公裡以上,時間均在40分鐘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