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式水磨坊是一座低矮、狭小的石房,没有装饰,甚至往往没有窗户,坐落在溪水边。
曲杰家的水磨坊已有300多年历史了,位于古荣乡巴热村,他的爷爷——堆龙糌粑的制作技艺传承人赤仁江措去年过世了,水磨坊就由他接手开始打理。他告诉记者,磨坊的建造有其技术要求,例如流水的速度不能太慢,否则就无法产生足够的推力来推动石磨;其次,要调整两块磨盘石之间的间隙,间隙越小,磨损越大,磨出的糌粑才越细越好吃。同时,前期的准备工作也相当重要。
香甜糌粑,秀丽古荣。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环境,造就了古荣优质的青稞作物,世代相传的水磨加工工艺,使古荣糌粑口感细腻,香甜嫩滑,享有“粮中精粮”的美誉。为进一步提高糌粑的知名度,堆龙德庆区从2017年开始推出了糌粑旅游文化节,将旅游和美食、文化结合起来,旨在以文化活动拉动人气,让更多人了解西藏传统民俗文化以及美食文化。
2010年,堆龙德庆糌粑成功申报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保持着传统水磨加工的运作模式和精心的脱皮处理,因此,古荣糌粑要比别处的糌粑白,口感细腻,香甜可口,也深受消费者青睐。
糌粑作为一种绿色食品、特色粗粮确实有平衡营养、代谢转化、补充体内有益元素的功效,但是产量和科技含量远远不如电磨糌粑和其他青稞类食品,超变态网页游戏,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作为糌粑制作技艺传承人和巴热村村委会副主任的曲杰要做的就是努力提高青稞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现代理念,在加工、包装、营销、流通等各个环节上多下功夫,把青稞产业做大做强,让农牧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
一间石房,一套设备,在简陋的传统糌粑加工作坊里,当地老百姓从青稞入仓、清理、磨粉、打包,整个生产过程都在这里进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除去春天的灌溉期和腊月间的冰冻期,水磨坊都在BT页游私服。水磨轮日夜不停地旋转,也为磨坊主带来了财富。2018年,曲杰家盖起了140平方米的新房子,宽敞明亮,一家人和和睦睦、甜甜美美。
如今,古荣乡已经成立了集青稞原材料收购、加工及糌粑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开发公司,年收购青稞数百万公斤,出现了“朗孜”和“巴热”两个糌粑品牌,不管是口感、品质,还是从原来的简单包装,到现在的机械化定量包装,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产物。
走进磨坊,一股浓郁的青稞香味扑面而来。在磨坊中间,有一个直径超过1.5米的磨盘,上面放着一个盛炒青稞用的呈倒金字塔形状的方斗,一根小木棍连接着方斗和石磨。伴随着水磨的旋转,小木棍不停地抖动,青稞顺着方斗的小口均匀地流入磨眼里,最后通过石磨的运转,青稞在两块石磨之间就变成了糌粑。
每年,古荣乡青稞种植多达十几万亩,村民嘎玛顿珠家中有20多亩地,以种植青稞、小麦、油菜等农作物为主,为了让农作物利益最大化,他多方求经,最终在曲杰的带领下,不仅建成了水磨加工坊,还学会了糌粑的制作工艺,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在藏族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人间有了青稞粮,日子过得真甜美。人人感谢云雀鸟,万众珍爱青稞粒。”糌粑是藏民族世世代代的重要食品之一,青稞晒干炒熟,放入水磨磨成细粉,便成了人们喜爱的主食糌粑。而磨糌粑的水磨坊一般安装在有相当落差的山溪河渠之间,通常都是风景优雅之地。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领略用传统工艺制作出来的传统美食——糌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