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拓宽新渠道。村民李和平2017年尝试通过微信卖苹果,少了中间环节,利润高了一块,去年卖了7万多块钱。在村外不远的物流集散地,他隔三差五就要开着三轮车,装着几十箱苹果往各地发快递。
关键还是要自己干起来(记者手记)
新品种、新技术落地,北赤村的老果园焕发生机。
农产品加工程度及商品率低是我国农民收入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资料显示,如果我国农产品加工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
当然,这都是老黄历了。如今的北赤村变了:旱塬上果园一个连一个,苹果挂满枝头,敞亮的砖瓦房一排连着一排。是什么促成了北赤村的巨变?同样是种苹果,一条延长的产业链让苹果身价翻了“筋斗”,村里人的光景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高云才 喻思南 申少铁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15日 01 版)
“那时候,住着土窑洞、土坯房,一下大雨就胆战心惊睡不着觉。”回忆起往昔的情景,村委会主任安文忠连连摇头。
苹果是北赤村的“铁杆庄稼”。全村耕地3164亩,苹果就种了1880亩,人均两亩多果园。可满坡苹果树,却曾一度使村里人愁肠百结。
在市场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北赤村人,思路越来越开阔,要把苹果“种出花”:还打算在苹果里注入“文化含量”。“不光要卖苹果,还得要‘看苹果’。”安文忠神秘地对记者说。
村子254户858口人,地处偏远、崖陡沟深,山地贫瘠与山民贫困相伴而生,2014年全村贫困发生率达30%。
想必北赤村解决问题的经验,对其他地方也会有所启发。
从种苹果到做果片果汁,产业链向深加工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