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河北人,西柏坡也来了很多次,但是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唐山市委网信办工作人员姚一凡说。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他们都不止一次来过西柏坡,不止一次听解说员讲解,不止一次进入中共中央旧址,但是每隔一段时间还会再来,而且每次都有收获。
长城新媒体记者郭甜肖
9月19日,“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在河北的第一站来到西柏坡,追寻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足迹。
据了解,西柏坡是我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每年约有500万名游客到此追寻“赶考”足迹。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西柏坡,重走赶考路,缅怀那段光辉历史。
土地房产所有证。
部分代表在土改会议上的发言稿。
旧址大院中部,有四间不起眼的低矮土砖房,这就是解放军总部兼军委作战室,四间房子,总面积只有35平方米。
《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的相关报道。
西柏坡纪念馆广场铜像前,“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几个大字格外醒目。长城新媒体记者郭甜肖 摄
中共中央旧址大院西侧,前后院的中间位置,是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召开。在这次大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为新中国设计了宏伟蓝图。
在谈到西柏坡时,周恩来曾经有过这样精辟的分析:“在这里,超变态网页游戏,我们一不发人、二不发枪、三不发粮,只发电报。”就在驻扎西柏坡不到一年的时间中,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发出了408封电报,平均每个月收发电报的总字数达到140万,组织指挥了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在内的24次重大战役,谱写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周恩来说,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所以说,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在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深入细致地讲述了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指挥三大战役、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等党史故事。
“《中国土地法大纲》对深入发动农民群众,推动土地改革运动的全面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全国土地会议场景前,陈双介绍,在三大战役中,支前民工多达880余万人次,人民群众出动支前大小车辆141万辆,担架36万余副,牲畜260余万头。毛泽东同志这样评价这次简朴而重要的会议:“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
讲解员陈双为采访团讲解相关档案和文物背后的党史故事。长城新媒体记者郭甜肖 摄
陈双介绍,1948年5月26日,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已经成了红色旅游圣地,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中共中央旧址。长城新媒体记者郭甜肖 摄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里的精神营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毛泽东的报告共分为十部分内容,分别从军事、军队建设、接管城市、工作重心转移,以及新中国的经济政策、外交政策、国体政体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陈双说。
“最后一粒米,拿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在西柏坡,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这是西柏坡百姓参与抗战的真实写照。
时值秋初,革命圣地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上绿树掩映,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铜像前是几个醒目的大字: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