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结构:焊接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120 km
爬坡:70%
宽度 3.9米
预计的E-100坦克战斗全重140t,乘员6人。战斗室特别大,火力强大,防护力超群。动力装置后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悬挂装置为外置筒式螺旋弹簧式悬挂装置。负重轮的排列型式,也采用了二战期间德国坦克上惯用的交替排列式。在E-100样车的研制阶段,炮塔没有制造出来,所以,仅安装了一个同等重量的假炮塔来进行试验。主要武器是一门KWK型150mm火炮或174mm火炮,但最后似乎准备选用128mm火炮。另外,E-100坦克的各部位装甲厚度也十分可观。二战期间的反坦克武器很难击穿。它的动力装置为HL234型水冷汽油机,它的履带宽度达到了1020mm。
机动性:
装甲 40-240mm
1944年1月中旬到10月初左右,八号坦克都是在靠近柏林南方25千米的库梅尔斯朵夫(Kummersdorf)装甲车辆测试场以及在柏布林根(B?blingen)的保时捷测试场进行测验。本来测验不用拖这么久,但是八号坦克非常容易故障,也就很容易停摆;加上盟军空中轰炸的确有效减缓了所有的生产,包括八号坦克所需要的零件。
车体大小
拥有伏罗希洛夫坦克生产经验的基洛夫设计局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研制的总设计师。当时的基洛夫设计所的科京团队拥有全苏联最优秀的坦克研发人才。因此在接到这个项目之后,科京几乎动用了所有的设计师来完成这个方案,设计师们对这一任务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不过设计任务显得异常困难:在坦克上安装二门火炮采用125-130mm装甲之前从未在苏联坦克上运用。这势必要求加强底盘以应付增大的重量。
装甲及武器装备
装甲类型:锻压合金装甲
总重:1500吨
试制120吨超重战车以打击敌方坦克为主要任务,1944年1月开始制造,同样为多炮塔结构,在主炮塔前方与后部各有1个安装1门47mm战车炮的副炮塔。
委员会主席阿尔伯特·杰拉尔德·斯特恩爵士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陆地船舰委员会(Landships Committee)所属的战车供给部部长,其他成员也是在战争中在战车开发领域的重要人物,如海军建造部部长尤斯塔斯·丁尼生爵士,海军欧内斯特·邓禄普·温斯顿将军、负责引擎设计的哈利·里卡多爵士以及传动与变速系统专家、海军少校沃尔特·戈登·威尔逊。由于成员在接任的时候普遍都已上了年纪,因此他们戏称自己为“The Old Gang”,并取头一个字母TOG做为他们所主导设计的战车名称。
虽然配备了与TOG I相同的机电驱动引擎,TOG2的双发电机再未出现相关问题。因对扭杆悬挂簧等其它零件进行了修整,TOG II于1943年5月进行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由于没有进一步的发展,虽然TOG II(R)只使用了较短的一段时期便因不够实际而被停产。 目前在英国Bovington坦克博物馆仍然可以看到TOG II的身影。
1941年4月,最高革命委员会下达了新坦克研制的指令,它的设计标准非常简单---装备125毫米以上装甲,防护压倒一切德国将要出现的坦克。
操作人数 8名(车长一名,炮组5名,驾驶员及副驾驶员各1名)
前苏联超重型坦克
车体前装甲厚度:200毫米
悬挂系统 扭力杆
车底离地高:0.6米
亨舍尔炮塔版E-100
生产时间:1919年—1921年
车体侧装甲厚度:110毫米
E-100的性能数据:
服役年代:1942—1944.12
车身前面:100毫米
6公里/小时(无铺装道路)
装甲厚度、类型:250 毫米 (车体前装甲)
1939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国为了在一个适当的平台下进行新战车的研发而成立了特殊车辆开发委员会。
TOG1的原型车在1940年10月完成,原本使用机械发电驱动(引擎带动发电机发电,电力再送到电动机,由电动机驱动履带),但是因为出现大量机械问题而更换成油压驱动,更换的过程一直到1943年5月才完成,完成的车体被称为TOG 1A。原型车虽然送到了乔巴姆的试验场,却从来没有任何试验报告,TOG1就此消失在历史之中。
车宽:2.95米
1944年,希特勒其实已经终止了一切超重型坦克的开发计划,转移集中所有资源生产现成的五号豹式坦克与虎式坦克I/II形,但是纳粹德国方面还是发布了九号坦克及十号坦克的开发计划,然而实际上,它们只是德国方面故意散布用作欺骗同盟国的虚构计划,不过经由此两个计划还是可以看到德国当时设计坦克的哲学。
车体后部:150/55°
副炮:1式47mm战车炮 x 2 (1前1后)
660发弹药
炮盾: 250/圆弧型
研发历史
发动机:2台梅巴赫,6缸,气缸容量16.95升,2X250马力
(八嘎,这到底是拆路拆桥的工程车还是打仗的战车?)
大伊号100吨重战车
法国的超重型坦克
悬挂系统 双履带
生产数量:10
九/十号坦克
不知道斐迪南为何对于电动马达传动特别着迷,当初与亨舍尔与嵩恩(Henschel & Son)竞争六号坦克的案子时,就坚持要让虎I坦克使用这样的传动方式。不过自从输了案子之后,原来大量没派上用场的电传底盘就成为象式自行反坦克炮了。鼠式坦克的第一辆原型车采用汽油引擎(第二辆采用柴油引擎),不过引擎是用来驱动车上的发电机的,两个看起来像是天作之合的驱动结构就把鼠式坦克庞大的底盘内部空间三分去其二以上,以致于连车身前方的驾驶舱与炮塔的连通空间都被删除(这就是为什么载弹量永远达不到要求的原因之一)。
战斗全重:70吨
德国战争后期其实已经放弃了“老鼠”和E-100这两种变态战车的开发,他们已经明白这两种其实是出自希特勒和保时捷博士的个人幻想,“无敌战车”并没有太多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前瞻性,而且在战场也达不到1+1=2的战术效果。其实,不光是E-100遭到了如此冷遇,E系列乃至其他一些新奇的设计方案也逃脱不了纸面计划的宿命。最为明显的佐证,便是1944年以来,E-10迟迟无法进入实际研发,而原本要被它替换的追猎者却成为工厂生产的主要目标。最终在历史上大放异彩的,也正是有着种种缺陷、却结构简单能够大量生产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战争后期在这个问题上,德国人和苏联人达成了惊人的默契。
炮塔侧面装甲厚度:150 mm
主要武器:1门75毫米APX 1897火炮
KV-4重型坦克图纸当时基洛夫设计局首先完成了KV-3的工作。在格拉宾的指导下第92设计局在1940年球已经完成了在F-39型85mm坦克炮的基础上研发的(1940年夏已经安装在T-28坦克炮塔上进行了成功的测试)的F-42型107mm炮的工作。1941年初,根据GKO的决议,107mm炮装在野外炮台上成功进行了工厂测试。1941年3月,安装在KV-2坦克炮塔上进行了测试,1941年6月中旬ZiS-6炮经历了工厂测试之后被送到了列宁格勒的炮兵技术测试靶常测试结果表示500米处穿深达到了130毫米以上非常满意,但是最后KV-4坦克因为体积过于庞大,即便生产出来也非常难以维护,而且战争爆发,基洛夫工厂无力在继续研发而放弃。
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设计的超重型坦克。恐怕也是最著名的超重型坦克。因此做重点介绍。
1917年“斯奈德”型和“圣沙蒙”型中型坦克出现在战场上。很快这些坦克的缺陷就暴露出来:堑壕的加宽使之无力突破敌人的防线。FT17应运而生,轻型,机动,易于大规模生产,能克服遇到的障碍,但其装甲和火力的不足使其在敌炮兵面前非常脆弱。埃斯蒂安将军认为法军必须装备一种重型坦克,装甲坚实,装备一门大威力火炮,来补充FT17坦克。研究伊始就考虑了这种坦克,但工业方面实现这样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遇到的困难使生产较轻型的坦克成为优先的选择。
悬挂系统:扭力杆
越野:62千米
乘员:12人
射界:水平320度,垂直-20—+20度
发动机 福特汽车 GAF V-8 汽油引擎
全长:42米
车体侧装甲厚度:35mm x 2
长度:11米
操作人数:100+
日本陆军研制的第1种战车战型战车,主要用途是打击对方坦克,同样为多炮塔结构,在主炮塔前部有2个安装1门37mm战车炮的副炮塔,至于主炮是1门由大 正14年式105mm高射炮发展出来的99式105mm战车炮,火力十分强大,这型重战车火力强大,装甲厚重,很具威力。
大伊号100吨重战车资料
越野最大速度:8公里/小时
炮塔前装甲厚度:200 mm
戴姆勒-朋驰(Daimler-Benz)MB 509/12汽缸汽油引擎(V1原型车)、出力1080马力
最大速度:15 千米/小时美国的超重型坦克t28
车体前装甲厚度:75mm x 2
宽度: 3.10 m
最大行程:
车高:4.01米
最大行程: 200千米
E-100超重型坦克
通常困扰不会只有一件;扭力棒悬吊系统也出现大问题;还有就是各地没有一座桥梁能够负荷它们的体重。
宽度 4.39米
KV-5重型坦克
装甲类型:合金装甲
车体右前方是一个920毫米高的小炮塔,无线电操作员/机枪射手负责操作。驾驶员坐在车体前部左侧,他也有一个突出的观察塔,所以驾驶员的视野还是很好的。在他们身后是一个大炮塔,安装一门ZIS-16型107毫米火炮。炮塔座圈直径达到了1840毫米,所以炮塔内部相当宽敞,保证乘员有足够的工作空间。
车体正下斜板: 200/55°
主要武器 105毫米T5E1坦克炮 (可在1500米以外,打飞250MM厚的钢板)62发弹药
技术数据
采用了新型履带与悬挂结构,接地压力减小,行动能力已可接受,火力更强大,装甲更厚实,主炮为1门威力非常强大的92式105mm野战加农炮衍生出的 4式105mm战车炮,可以在远距离轻松的击毁盟军重型坦克,并有自动装弹机,这型重战车除了可以打击对方装甲目标以外也可以实施远程压制炮击,日军决定把这种重战车作为本土决战利器,但120吨重战车样车通过测试准许量产后不久,战争就结束了,只有三菱重工下丸子工厂完成的唯一一辆样车,这辆样车在战争结束后被日军自行分解销毁了,目前只有部分遗物保存在静冈县富士宫市若狮子神社。
装甲
次要武器:2x 15厘米 sFH 18/1 L/30榴弹炮、多支 MG 151机炮
1916年10月,位于滨海塞纳(瓦尔,Seyne sur mer (Var))的地中海冶金和造船厂(FCM,les Forges et Chantiers de la Méditerranée)开始研制重型坦克。1917年1月,第一辆原型车1A,重40吨,装一门105毫米炮,被提交给装备部长阿尔贝·托马(Albert Thomas)。尽管法军总司令尼维尔(Nivelle)将军持保留意见,该方案还是由FCM制造了3辆原型车。1917年12月1日,原型车1A提交给一个以埃斯蒂安将军为首的委员会,委员会要求以75毫米炮代替105毫米炮,,加强装甲,并能够越过4.5米宽的堑壕。这导致了70吨坦克的出现。
装甲厚度、类型 300毫米(12英吋)
武装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38-40 km/h
戴姆勒-朋驰(Daimler-Benz)MB 517 12汽缸柴油引擎(V2原型车)、出力1200马力
FCM F1是一种法国地中海冶金造船厂于一战到二战之间研发的超重型坦克。在1940年,军方曾经订购了12辆用于取代2C超重型坦克,但是在生产开始前,法国就投降了。因此,仅有一辆木制模型制造出来。FCM F1又长又宽,拥有两个炮塔,一个炮塔位于前方,另一个位于后方。两门炮塔上各安装了一门高初速度的火炮。后面的炮塔要高一些,使得它向前射击时可以不被前炮塔阻挡。这种车辆被划分为了重型装甲。它的尺寸和防护等级于1940年被确定,重量大约140吨,因此,尽管有两台引擎,它的速度仍然十分缓慢。这种坦克设计的初衷是用于突破纳粹德国的防线,而不是用于对付敌军的坦克。由于同期存在的其他类似的方案与其设计目的有重叠之处,因此这种坦克的研发过程十分曲折,它的设计参数也经常更改。每一种设计指标都有几个公司各自提出一种或多种方案。
TOG II保留了TOG I很多特征,加装“挑战者 A30”巡洋坦克的炮塔以及QF 17磅炮(和谢尔曼“萤火虫”坦克相同)(76.2mm)。取代了TOG I一战英式坦克的履带方案,降低了履带的回转,并把舱门设计在车体履带之上。林肯福特斯公司于1940年受命制造,1941年3月完成了第一次原型车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