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伟(208一290) 字公操。南郡(治所在今公安东北)人。三国时吴国官员。永安元年(258年)受征入仕,累官至光禄勋。264年孙皓即位后,因见朝政昏乱,以老病辞归。280年晋灭吴,次年晋任其为议郎,装疯,不受晋爵。
武圣庙 位于武汉东湖磨山。2004年新建有关公塑像,匾额由著名书法家陈义经所题。武汉大学教授陈望蘅为其撰联:“心存一统志在三分千秋伟业终成且借磨山放马,威镇两江义称百代万古英风共仰邀落雁听涛”。
恩施武圣宫 位于恩施市城乡街西侧,清江河西岸,东与五峰山连珠塔隔江相峙。又名关帝庙、开元寺。占地面积3960平方米,建筑面积1057平方米。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名开元寺。据《恩施县志》载:“开元寺,在城南门外,唐时建。宋淳熙四年重修。”唐开元年间建开元寺。宋淳熙四年重修。后改名为武圣宫、关帝庙。建筑为砖木结构,戏台、戏楼、走马转角楼,正殿都具明、清建筑风格。正殿和走马转角楼的墙壁上镶嵌着数十块记载维修和有关武圣宫历史的石碑,碑文中有关于民族英雄陈连升的记载。为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荆门关羽遗迹
龟山关王庙、藏马洞、磨刀石、洗马洞等。
关羽殒落之后,麦城人仰其忠义勇猛,在麦城建起了关帝庙,惜现已不存。而麦城遗址,现仅存残垣断壁,高不足10米,宽不到10米,长不足百米一平地隆起的土丘,人称“朝阳山”。
杨颙 字子昭。襄阳人。三国时蜀汉官员。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入蜀,为巴郡太守。迁丞相诸葛亮主簿。尝劝说诸葛亮不必自校簿书,每事必问,竟日劳累,以致上下相侵。诸葛亮深为感谢其直言、心诚。后为东曹选典选举。死后,诸葛亮垂泣三日。
湖北的关公文化园
董恢 字休绪。襄阳人。三国时蜀汉官员。刘备定蜀后为宣信中郎。协助费祎使吴,对孙权所问,答对得体。诸葛亮颇为赏识,辟为丞相府属。后迁蜀太守。
罗宪(?-270) 字令则。襄阳人。三国末官员。幼年随父避乱入蜀。后主立太子,为太子舍人,迁庶子。以宜信校尉两次使吴。时宦官黄皓预政,宪不肯附从,被左迁巴东太守。后主炎兴元年(263年),魏伐蜀,奉命守永安城。吴闻蜀亡,起兵西上。宪固守巴东,吴军不能西进。吴军增兵3万,围城六月,城中疾病大半,仍坚守不降。晋王派救兵到始解围。晋王即委前任,拜凌江将军,封万年亭侯。时武陵四县叛吴,以宪为武陵太守、巴东监军。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改封西鄂县侯。三年,进位冠军将军。
庞统(179-214) 字士元。襄阳人。东汉末谋士。初与诸葛亮齐名,号称“凤雏”、献帝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领荆州,任其为耒阳令,在县不治事。经诸葛亮推荐,改任为治中从事、军师中郎将。后随刘备入蜀。建安十九年,围攻雒县(今四川广汉北),中流矢死。死后追爵为关内侯。
霍峻(177-216)字仲邈。枝江人。东汉末将领。始以部曲数百人依附荆州牧刘表。刘表卒后,归刘备,任中郎将。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入蜀,次年奉命守葭萌。刘备定蜀后封为梓潼太守、裨将、建安二十一年死于任所。
黄琬(141-192) 字子琰。云梦人。黄琼孙。东汉末大臣。任五官中郎将时,与陈蕃深相敬侍,为权富诬为朋党,免官近二十年。灵帝光和末(183年),拜议郎。因镇压豫州黄巾农民军,征为司徒。迁太尉。后因欲诛杀董卓,被处死。
诸葛亮(181-234年) 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军事家。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襄阳茅庐,诸葛亮提出《隆中对》出山成名。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
向宠(?-240) 向朗之侄。宜城人。三国时蜀将。初为牙门将。章武二年(222年)彝陵之战中,刘备大败,唯其营垒独存。次年任中部督,封都亭侯。继为中领军。后主延熙三年,镇压汉嘉郡少数民族,被杀。
董允(?-249) 字休昭。董和之子。枝江人。三国时蜀汉官员。刘备立刘禅太子,选为舍人,旋改洗马。223年刘禅继位,迁黄门侍郎。诸葛亮北征时,任其为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宿卫亲兵,深得诸葛亮倚重。常诤谏后主过失,抑制宦官黄皓。延熙六年(243年),加辅国将军,以侍中守尚书令。九年卒。
马谡(190-228) 字幼常。马良之弟。宜城人。三国时蜀汉官员。才器过人,好论军旅。初从刘备定蜀,任越雟太守。深得诸葛亮器重,迁参军。刘备评其“言过其实”。后主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率军出祁山北伐,以其为先锋。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因指挥失宜,为张郃击败,街亭失守。诸葛亮被迫还军汉中。旋被下狱处死。
关公文化园 位于当阳市城郊青龙山下、偃月湖畔。原名“当阳市长坂坡公园”,建于1992年,面积987亩,先后兴建了仿汉、汉式、明清风格的各式建筑1240平方米,建成了公园主大门、雄风阁、游船码头、大坝长廊等景点。2000年更名为“关公文化园”。规划占地1144亩,其中水面面积280亩。园内景观分一城三区,即关公影视城、关公朝圣区、游乐观赏区和休闲别墅区。其中朝圣区包括武圣广场、朝圣桥、朝圣南道和世界之最的巨型关帝圣像(60米高),成为海内外关公信奉者谒拜和文化旅游观光地。园内还有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词的“襄西革命烈士纪念碑(馆)”。
习祯 字文祥。襄阳人。三国时蜀汉官员。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随刘备由荆州入蜀。十九年以来历任雒令、郫令、广汉太守。善谈论,名亚庞统而在马良之右。
当阳关陵 位于当阳市区西北3公里处。史载关陵是埋葬关羽身躯的地方,故当地民间流传有“头枕洛阳,身卧当阳”之说。关陵,原称“大王冢”,墓建于东汉末年。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襄阳太守王铢在墓前修筑祭亭。明代成化三年(1467年)始建庙宇。群体建筑则落成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关陵,占地45000平方米。采用中轴对称式帝陵规制,中轴线上,有八座古代建筑物,依次是神道碑亭、“汉室忠良”石牌坊、三元门、马殿、拜殿、正殿、寝殿、陵基。两旁有华表、钟楼、鼓楼、碑廊、斋堂、来止轩、圣像亭、伯子祠、启圣宫、佛堂、春秋阁等。正殿大门上方有清同治皇帝御笔“威震华夏”金字匾额一块。陵区四周,环以帝陵式红墙黄瓦宫墙。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庞德公 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东汉末名士,大约生活在汉灵帝建宁至三国蜀汉昭烈帝章武年间,荆州刺史刘表数次请他进府,皆不就。与当时隐居襄阳的徐庶、司马徽、诸葛亮过从甚密,称诸葛亮为“卧龙”,司马徽为“水镜”,庞统为“凤雏”,被誉为知人。后隐居于鹿门山,采药以终。
刘璋(?-219)字季玉。竟陵人。东汉末官员。初为奉车都尉,从献帝于长安。兴平刘焉之子,父亲死后,继承父亲的地位,成为益州牧。刘璋为人懦弱多疑,汉中张鲁骄纵,不听刘璋号令,于是刘璋杀张鲁母弟,双方成为仇敌,刘璋派庞羲攻击张鲁,bt网页游戏,战败。后益州内乱,平定后,又有曹操将前来袭击的消息。在内外交逼之下,刘璋听信手下张松、法正之言,迎接刘备入益州,想借刘备之力,抵抗张鲁、曹操。不料此举乃引狼入室,刘备反手攻击刘璋,法正又为刘备内应,刘璋不得已投降,被流放至荆州。后来孙权杀关羽,得荆州,以刘璋为益州牧,驻于秭归。刘璋死后,其子刘阐曾于蜀汉南方作乱之时,再被东吴任命为益州刺史,后归吴,为东吴之御史中丞。
麦城西南约三公里处,有周仓墓。据《辞海》记载:“周仓,三国关羽部将。羽督荆州,使仓守麦城。吴兵袭荆州,羽兵败被戕,仓自杀以殉。”原为一荒冢,坐北朝南,底径7米,高2米,面积70平方米,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当地农民耕田时发现。后毁。1979年修复,1998年台湾省宜兰县中华关圣帝君弘道协会”扩建为周仓庙。周仓庙占地约4亩,围砌有青石护墙。建有仿汉四角亭祭亭。亭中立石碑,碑上写着“汉武烈侯周将军(讳)仓之墓”,通高1.5米,宽0.72米,厚0.22米,为抗战时期重立。
当阳关陵 小关庙 汉云长显圣处 关羽部将周仓之墓 麦城遗址 远安县回马坡 马蹄滩 枝江问安寺(万安寺)
湖北各地关羽遗迹
汉圣庵、走马岗、鏖战岗、水淹七军故地、擂鼓台、马棚、磨刀石等。
刘焉(?-194) 字君郎。竟陵(今钟祥北,一说今潜江、天门一带)人。东汉宗室、官吏。先后任洛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职。灵帝时出为监军使者,颂益州牧,招降纳叛,阴图异计。献帝初平二年(191年),更造作乘舆车重千余,欲称帝。后病死于成都。
关羽(?-220) 字云长,号美髯公。并州河东解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曾任蜀汉政权前将军,爵至汉寿亭侯。建安二十四年冬,退守当阳麦城遇害。谥曰“壮缪侯”。
霍戈 字绍先。霍峻之子。枝江人。三国时蜀国官员。汉末随父入蜀。昭烈帝章武二年(222年)为太子舍人。后主建兴元年(223年)为谒者,迁记室。建兴十二年为黄门侍郎。后主立太子,以为中庶子。授永昌太守,寻领建宁太守,还统南郡事。炎兴元年(263年),进号安南将军。同年,魏伐蜀,成都不守,素服号哭三日。后闻后主东迁,始率六郡附魏。入晋,拜南中都督,委以本任。
蒯越(?-214) 字异度。蒯良之弟。中庐(今襄阳县西)人。东汉末策士。初为东曹椽,力劝大将军何进诛灭阉宦,因何进犹豫不决,乃求出为汝阳令。元汉元年(189年),为荆州刺史刘表献策,佐刘表平定境内,拜章陵太守,封樊亭侯。
1、宜昌关羽遗迹
湖北以关公传说命名的地名
麦城位于湖北当阳市两河镇麦城村境内。据清同治《当阳县志》记载:“麦城在县东南五十里,沮漳二水之间,传楚昭王所筑。三国时,关羽为孙权所袭,西走麦城即此”。城以人名,麦城因关羽而闻名。但关羽之麦城,如同拿破仑之滑铁卢,是英雄末路的地方。
古三国时的湖北,“地利西通蜀,天文北照秦,风烟含越鸟,舟楫控吴人”,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四大著名战役有三场(赤壁大战、夷陵之战、西塞山之战)发生在湖北境内。而《三国演义》洋洋一百二十回,涉及湖北的就达八十多回。
向朗(?-247) 字巨达。宜城人。三国时蜀汉官员。献帝年间,荆州牧刘表任其为临沮(今南漳东南)长。刘表卒。归刘备。建安十四年(209年),奉命督办秭归、夷道、夷陵及巫四县军政。入蜀后任巴西太守,又徙房陵。后主建兴元年(223年),迁步兵校尉、丞相长史。建兴六年,为马稷失守街亭事受牵连,被免官,闲居成都20年。后起用为左将军,封显明亭侯。
麦城西北37公里处的湖北远安县罗汉峪沟(长约15公里),乃关羽父子被擒之处。因关羽于此遇吴国伏兵而回马被擒而得名回马坡。在坡旁水沟的石岩上,至今还残存着几个深深的马蹄印,人们俗称这些印痕为“马蹄滩”。史载关羽父子由麦城突围,欲走临沮小道进川至决石,被吴国伏兵由套索绊倒战马,关羽父子被捉,誓死不降,被孙权杀害。清同治七年(1868年)在此立碑设亭,其碑文曰:“鸣乎!此乃关圣帝君由临沮入蜀,遇吴回马之处也”。后亭和碑遭毁。1982年,又在原处重建了回马坡纪念亭,高8米,共两层,八角形,内径四米,上盖黄绿相间的琉璃瓦。亭中立一石碑,正面碑文与清代的相同,后面为刻线关公骑马像,碑帽两面均雕饰有二龙戏珠图案。
蔡瑁 字德圭。襄阳人。东汉末、三国初官员。汉献帝永汉元年(189年),与蒯越等被荆州牧刘表聘为谋士,为刘表策划平定江南。又助刘表以其次子刘综为嗣。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军南征,刘综降曹。蔡瑁被曹操任为长水校尉,封汉阳亭侯。
5、荆州关羽遗迹
辅匡 字元弼。襄阳人。三国时蜀汉官员。初从刘备于荆州,后随军至蜀。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授其为巴郡太守。后主建兴(223-237年)中徙镇南,为右将军,封中乡侯。
关帝庙 位于荆州古城南门。原是关羽镇守荆州府邸故基。原有关帝庙六座。现存的关公馆,是其中最大的一座。庙宇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明万历时重建。清顺治七年(1650年)、雍正十年 (1732年)两次重修并扩建。庙内除奉礼关羽外,其曾祖、祖、父亦受祀;其子关平,部将周仓及杨仪、马良皆从祀。雍正皇帝还下旨以关平子关樾大宗嫡裔(关羽五十代孙)关榜世袭奉祀关庙。1940年至1945年,日本占领荆州期间,庙宇遭到严重破坏,仅木牌楼和正殿幸存,文物散失无数。仅全石马槽一件,现置开元观内。石马槽外柜长5米,宽1.08米,高0.47米;内空长4.74米,宽0.79米,深0.3米。平底,直腹,有裂痕数道。石马槽为关庙法物,传为关羽坐骑赤兔马食具。现存建筑为1987年修复。占地4500平方米,殿宇分为仪门、正殿、结义楼、陈列馆等。其中仪门和正殿占地841平方米。正殿建在2米高的台基上。殿中塑有关羽塑像,四壁有关羽相关的沥粉鎏金壁画。正殿后的三义殿内,陈列刘备、关羽、张飞及蜀国文臣武将的塑像,壁画。关帝庙大殿之后,有钟鼓楼、三义殿、陈列馆等建筑。
2、襄樊关羽遗迹
荆门市掇刀石区 宜昌市点军区
廖化(?-264) 本名淳,字元俭。襄阳人。三国时蜀将。初为襄阳太守关羽主簿。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兵败,属吴。章武二年(222年),诈死,乘隙携母奔蜀。刘备任为宜都太守。后主炎兴元年(263年),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同年。魏灭蜀。次年,被徙洛阳,死于途中。
史载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进攻樊城(今属襄樊),水淹于禁曹军,军威大振,曹操曾议迁都以避其锋芒。后曹操听取司马懿等人意见,与孙权结盟,同时命徐晃、张辽率军救曹仁。与此同时,东吴孙权故意派书生陆逊代吕蒙大都督职,关羽一时大意,遂调走荆州部分守军攻曹军;同年十月,孙权令吕蒙率军袭取江陵。吕蒙至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将战舰伪装成商船,兵士扮为商人,昼夜兼程。至公安,迫蜀守将傅士仁归降,继用傅士仁劝降了江陵守将糜芳,并厚待关羽将士眷属,释放关羽俘获的魏军将士,抚慰百姓。及至徐晃到前线后,与曹仁取得联系,并令部将将孙权与曹军结盟来信射入关羽营中,关羽见信后,犹豫不决,徐晃乘机大举进攻,大破关羽。是时,洪水退,曹仁引军配合徐晃击关羽。关羽两面受敌,急忙从樊城撤兵西还,驻扎在麦城。并派廖化前往上庸(今湖北房县)搬救兵,可刘封、孟达按兵不动,见死不救。期间,孙权派人诱降关羽,关羽伪称投降,在城头立幡旗,假做军士,自己却逃走,只有十多骑跟随。孙权派朱然、潘璋断了关羽各路,在临沮捉获关羽和其子关平,随即将其处死。孙权恐刘备兴师问罪,将关羽首级献给曹操,又按诸侯之礼葬关羽尸骸于当阳。曹操识破东吴计谋,也以诸侯之礼,将关羽首级葬于洛阳南门外。这就是关羽“身枕当阳,头枕洛阳”传说的由来。
荆州城、关帝庙、关羽祠、春秋阁、落帽冢(换帽冢)、刮骨疗毒处、卸甲山、掷甲山(余烈山)、点将台、张飞一担土、拍马山、马跑泉、铜铃岗、换帽冢等。
马良(187-222) 字季常。宜城人。三国时蜀汉官员。少有才名。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领荆州,召为从事。及刘备入蜀,任左将军掾,留荆州。221年,升其为侍中。同年刘备出蜀征吴,派他自佷山入武陵,招纳“五溪蛮”,并随军出击。次年彝陵之战中,刘备大败于吴军,马良死于军中。
掇刀石、响铃岗、关公坡、望兵石、马刨泉、走马岭、拾回桥、关公柏、祭公剑、关公拖刀洼等。
枝江市问安镇
值得一提的是,关羽败走麦城后,究竟在何处被孙吴军队擒获?历史上众说纷纭,《三国演义》写的是关羽“奔临沮”后,在“决石”被捕,在临沮被杀。《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载:关羽从麦城西逃时,“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而未明载斩于临沮的什么地方。结合《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载:关羽从麦城遁走时,“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子平、都督赵累等于章乡,遂定荆州。”章乡,亦作漳乡,为今当阳城西五华里处关陵所在地,当时属南郡临沮县。据考证吴主传所云“获羽子平、都督赵累等于章乡”的“获”字实际上应为“斩”字。如果说“决石”(今远安县罗汉峪回马坡)之地是关羽被擒之处,那漳乡应是关羽被斩之处。这是因为临沮去荆州有较长的路程,孙权怕押解途中有变,传令就地处决。时关羽已解押至漳乡,于是就地将关羽父子等处决了。
丹江口关帝庙 位于丹江口市武当山,距磨针井0.5公里处,原有三重殿宇的关帝庙,还有饮马池、一泓泉,现存明代所建一座长方三合院庙堂。自八字红墙山门而进,左右各三间方丈,中间为甬道。迎面两间庙堂,原有关公、周仓、关平等神像,后多废,今尚存青龙偃月刀一把(重数十斤),关帝画像碑一块,关帝铜像一尊,藏武当山博物馆。
汉圣庵 位于襄樊市襄阳城南街。始建于三国时期,系关羽的襄阳太守府衙。关羽逝后,殿内即设关羽像,配殿亦塑有刘备和张飞之像。宋时,襄阳王被杀,王母于汉圣庵出家为尼,该处一直为佛教圣地。民国时期,庵内忠烈祠供奉幸亥革命领袖之一的襄阳人刘公和抗日领袖张自忠将军。1985年前殿被拆除,1998年大雄宝殿被拆除。2007年中殿和配殿被拆。其中中殿即忠烈祠,主要供奉关公。将异地重建。
习温 习珍之子。襄阳人。三国时吴国官员。累官至荆州大中正。后任长沙及武昌太守、选曹尚书、广州刺史。30余年不结权豪。
黄承彦 (?—218) 襄阳(一说今仙桃)人。东汉末名士。为人高爽开朗,闻名于沔南。有女黄头黑色而有才,许与隐居襄阳隆中的诸葛亮为妻。
湖北的关帝庙 被中华民族极力推崇的忠义化身关羽与湖北有不解之缘。史载关羽自建安六年(201年)随刘备投靠襄阳刘表,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走麦城被吴军斩首止,在湖北达19年。襄樊、荆门、荆州、宜昌等地,是关公征战的地方,留下很多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