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热门BT页游 >

恩施新闻网 恩施州综合门户网站

穿过小海坝,再上几级台阶,就是与下殿隔天井相望的第二殿——中殿。

长乐,今为利川市南坪乡一行政村,因过去经常淹水的缘故,所以旧名为“长堰塘”。乾隆四十三年,始建关帝庙。

数道青灰色的石屏分别竖于中殿之前。石屏宽大,图文并茂,精雕细刻,出手不凡。图雕内容以“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为主,也有“太白醉酒”、“太公钓鱼”等古代故事。精湛的雕刻技艺,给老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忆及,他们仍津津乐道,赞叹不已。石屏后为巍峨的殿堂。殿堂大门匾曰“天地同流”,正楷,色墨,历近两个世纪而色不衰。该匾不知出于何人之手。入中殿,里边礼堂大门上方又钉一厚重木匾,曰“圣武神威”,其笔势若蛟龙如行云,让人仿佛在漫漫烽烟中目睹了武圣关公的威仪。说起这块匾额,老人们口中还盛传着这样一个传奇故事:据说中殿落成后,远近文士听说要题写匾额,都跃跃欲试。但一见那木匾后,就你望我,我望你,不敢提笔了。这时候,一个长期在庙门口宿身的叫花子爬起来,抖抖身上的灰土,淡淡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众人哄地一声笑起来。叫花子也不管这些,他就地挽了一把稻谷草,捋起衣袖,蘸饱墨汁,待气定神足,伴随着唰唰的声音,“圣武神威”几个雄健的大字便奇迹般地跃现在木匾上。

进山门,有宽阔的过道,过道上边就是踩楼(戏楼),两边是厢房。这一排房屋就是关庙的第一大殿——下殿。

关帝庙背靠集镇,山门朝向西南方。当初也不知是哪位高僧一双慧眼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它位于长堰塘集镇的下方,地势较平坦开阔。放眼看去,近处曲水如带,远处环山似拱,田垄小丘此起彼伏,境界不俗。关帝庙就临街傍水建在这里。

上殿两边,有石梯连缀下边的一个小海坝,于是,设计者又在小海坝的正前方立起一座亭子楼来。登上亭子楼,人已立于云霄,远山近水和整个集镇风光尽收眼底。民国时期,吴耀权先生曾经在此办学,先生博学而不得志,曾赋诗一首,题为《登亭子楼》,诗曰:“晨起登高楼,消尽昔日愁。神爽气亦壮,趁此把学求。”

一座繁华的古庙,除了最后余下的两个柱石之外,还有什么呢?

上殿建在小坡的最上端。其建筑规模不及中殿,结构布局也比较简单,大约跟清朝中后期的国运民生状况有关,上殿的正殿中间供关羽坐像,虽是坐像,亦有八九尺高。关公坐像是用一整块的大木料雕刻而成,仅他身下的一个坐墩也要七八个成年人才能围抱。关公浓眉长髯,神采飞扬,其雕像还施以彩绘,青衣青帽,红脸黑须,加上殿堂里的香烟烛火,那武圣的形象真的就复活了。关平抱印,周仓握刀,分立关公两侧,更衬托出关公的威武庄严。

戏楼两边的厢房,陈有上百通的碑石,记载着关庙历史和捐纳善款的人员名字,上个世纪中期,碑石保存还很完好,如今已荡然无存。因而现在对关庙的了解,很多只能靠上辈人的描述和传说了。

登临送目,消愁励志,亭子楼是那个时代文人的一个绝好的去处。可惜解放后,百姓拆去亭子楼,把木料拿去修建了猪圈和劈来做了烧饭的柴火。

关庙三大殿,以中殿最为辉煌壮观。该殿不仅屋宇高大,而且前后左右均有门,出入方便。先前关庙的各类菩萨都供奉于此,关羽雕像亦供于此。后因长堰塘经常淹水,中殿的位置太低,时遭洪水侵袭,许多木雕菩萨都被大水冲走,一些泥塑神像也在经久不退的洪水里筋酥骨软,和尚看着很伤心,于是四出化缘,筹集善款,于清朝中后期,加筑了上殿以移放菩萨和关公雕像。

今天,还有一个当年支撑关庙大柱子的磉礅石,圆形的,下边还有底座,正八边形的。磉礅石的周围雕刻的花纹还可依稀辨出。磉礅石先在长乐中学,现在已经流落到了长乐街头。另有两个关庙的石礅,一个置于学校门口,已经毁坏;另一个在通往学生宿舍的路边,还比较完好,成为寂寞的摆设,变态网页游戏私服,还随时有被学生推下去摔烂的危险。

过下殿,是一个正方形的小海坝。海坝里镶嵌着平平整整的石块,石块很规则,基本上呈正方形。石块紧紧挨挤在一起,几乎看不见彼此结合的缝隙。经过几百年岁月的打磨和风雨的洗刷,石面光滑可鉴。雨天,稍稍不留心,走在上边,就会栽一个跟斗。1981年长乐集镇失火以后,百姓为筑“土砖”修建房屋,纷纷到小海坝取石做筑砖的底板,他们动用钢钎,你撬一块,我撬一块,不几日,一个小巧玲珑的海坝石板就被撬尽抬光。

下殿最宏大的建筑,大概要算戏楼了。戏楼由两人合围的大柱头支撑着,都是马桑树的大柱子,一共12根,它们把戏楼高高地撑起,烘托出一种非凡的气势。每根柱子有三四丈高,它们托着戏楼又顶着整个屋脊,没有丝毫要喘息要妥协的味道。戏楼的屋檐、窗户、栏杆都雕梁画栋,衬上青黑色厚厚的古瓦,透出历史的气味。戏楼屋檐两边各立着一个“屋梁童子”,有10多岁的少年高,两人都一手叉腰,一只手上扬,形象生动而活泼。

庙有三大殿。三大殿分别建在不同的地势上。每殿都有房屋三大间,中间的为正殿,两边为偏殿(侧殿)。

一道青龙古石的山门,上边雕刻着太极八卦图,还有许多精雕细刻的组合图案,使山门显得凝重、古朴而又有艺术蕴涵。山门前边的石头座子上,一边一尊石雕的威武石狮,守望着这块风水宝地和这块圣地。

中殿背靠一个斜坡。斜坡不高,只有一丈左右,却很长。中殿的房屋就倚斜坡一字排开。前后两大殿加上海坝左右的厢房,把关庙的前部分锁成了一个很规则、很紧凑又很幽雅的四合院。

上殿关夫子坐像一侧,有大钟大鼓。鼓大如簸箕,擂之,震耳欲聋,地上尘土飞扬;钟的高度跟成年人身高差不多,钟极大,要六七个人才能合抱,重千余斤。因太大太重,除了以粗铁链悬吊于大梁之外,又做了笨重的木架子以负其重。想当年,关庙鸣大钟的时候,整个集镇一定会随着钟声颤抖起来。那宏亮的声音,据说十几里路外都清晰可闻。大钟之上,也铭刻着许多文字。在“大跃进”的年代,注定是在劫难逃的了。当时,十几个壮年劳动力才把这口大钟抬下来,又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把它砸得稀巴烂,然后分批运走。除钟鼓外,还有许多铜磬、铜香炉。磬大如鼎,香炉扁形,也有兽形的。

  • 上一篇:秦汉三国文化
  • 下一篇:关公故里热
  •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