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航空细分市场逐渐成型
3D打印正在登堂入室
3D打印行业的风生水起,也吸引了不少“门外汉”跨行并购入驻。例如矿用防爆电器制造商电光科技 ,通过增资中灵网络(占51%),切入互联网+ +3D打印领域,开拓3D打印产业“O2O”联动新模式。
尽管有一些最终产品可能需要塑料、玻璃或者其他基底材料,金属仍然是最实用的3D打印终端原材料。电梯巨头江南嘉捷 6月1日公告称,公司近日与吴江“中瑞机电”合作,共同搭建金属3D打印装备研发平台。
在3D打印医疗领域,光韵达成立了控股子公司上海光韵达数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通过“医学+3D打印+云服务平台”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为境内外医院和科研机构提供医学3D打印服务,这些医院主要面向骨科和创伤科专科医院。
3D打印不仅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更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一系列的政策利好,正对3D打印行业不断催化。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成熟,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预计,到2020年全球3D打印产值有望突破300亿美元,而中国有望突破60亿美元。国金证券也表示,单是2015年我国3D打印行业产值就有望达到80亿~100亿元人民币。
作为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引擎,3D打印正逐渐从云端走进现实,巨大的市场空间正在打开,这也给A股市场带来持续的炒作机会。
3D打印逐渐从云端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医学、航空、建筑等领域均有所突破,随之而来的是效率的大幅提升和经济成本的大幅下降。在A股的上市公司中,光韵达去年7月与比利时Materialise公司合作完成的3D打印赛车就已亮相试车;做建筑装饰工程的亚厦股份也欲通过投资合作,打造“建筑3D打印梦工厂”。
本周,由中国众多上市公司参与的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召开,这为二级市场3D打印概念股火上浇油。银禧科技 、苏大维格 、海源机械 、华工科技 、银邦股份的股价都创出历史新高。作为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引擎,3D打印正逐渐从云端走进现实,巨大的市场空间正在打开,这也给A股市场带来持续的炒作机会。
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德勤数据显示,细分领域的医疗产业约占据了3D打印市场15%的市场份额,还有一些高复杂度的部件(例如特殊航空零件涡轮叶片)更适合用3D的方式打印出来,而且技术也逐渐成熟,并已经得到应用。
在高复杂度的3D打印零部件领域,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分别与上市公司中航重机和南风股份组建合资公司,致力于在国产大飞机与三代核电站推广3D打印,相关设备于2011年已经开始销售。目前,正在研制中的国产大飞机C919,已经确定使用3D打印技术生产钛合金主风挡窗框、机翼和机体衔接部位。中航资本的子公司也通过增资天地激光切入3D打印概念,天地激光主要从事大型钛合金、高强钢等高性能金属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研发、生产加工及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先进战机、大型飞机等高端大型工业装备设备。
此外,更有公司把3D打印技术直接落地,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如生产打印设备和激光加工设备的金运激光就在打造“3D打印云工厂计划”,通过用O2O的办法推广C2B的商业模式,由消费者将激光加工及3D打印数据上传到云,或者将好的创意提交给云平台设计师完成模型数据设计,再由云端工厂集中生产制作完成,通过物流系统交付消费者。公司推出的3D人像业务“记梦馆”在北京、深圳、武汉等省市拥有14家连锁门店,顾客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3D打印的神奇。据悉,上半年金运激光落地创意已实现销售收入320万,同比增长226%。
工业打印机会值得深挖掘
除了3D打印的产品领域,3D打印设备制造商和3D打印材料商的投资机会也值得投资者挖掘。在3D打印材料领域,银禧科技、银邦股份、宏昌电子均有所布局。其中宏昌电子研发生产的电子级环氧树脂具有优良的绝缘性、防腐性及接着性,是3D打印的主要材料。2014年公司液态环氧树脂营业收入1.36亿元,占收入比例的23.55%。
此外,还有更多的非上市公司也在借3D打印业务实现业绩增长点。如东航技术3D打印制造的飞机舱门手柄盖板、飞机座位指示牌等客舱部件,超级变态网页私服,已成功配装到全新波音B777-300ER型客机上并已执行正常航班飞行,部件生产时间从180天减至一晚,采购成本从1000美元降至30元人民币。在医学领域,江西赣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引入的医学3D打印技术已通过临床验证,为多位患者提供了手术。脚度科技公司还在全国首发3D打印鞋,通过扫描获得足部信息,达到快速而低成本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业内人士指出,3D打印凭借低成本和高效率,未来有望在每个家庭得到普及。
虽然上市公司都在争相分食蛋糕,但3D打印业务业绩差仍是企业短板。记者了解到,我国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家上市公司以3D打印作为主营业务,如银邦股份参股“飞而康快速制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从事3D打印业务,2014年净利润亏损约136.2万元。分析人士表示,3D打印还在起步阶段,短期内很难给上市公司形成业绩,目前市场还处于炒概念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的3D打印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3D打印企业会逐步迎来业绩释放期。
在设备制造领域,泰尔重工 、金运激光、南风股份、华工科技、机器人均有所突破。其中泰尔重工与中国3D打印研究院合作,自主研发的节能型光成形3D打印设备系统技术具有低能耗低成本优势,海源机械也已经试制成功FDM熔融沉积成型工艺3D打印机,向市场推出了多款工业用和家庭用3D打印机样机,公司还拥有国内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级石蜡3D打印机,并即将推出光固化激光3D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