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网页游戏公益服 >

陕西近现代建筑的“岁月记忆”

西安历史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西京电厂

“就在这场如火如荼的新兴工业大发展中,诞生了西安历史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西京电厂。”据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韩建武介绍,1930年2月,陕西省政府草拟了兴建一座300千瓦公营发电厂的计划,但因“库款不裕”未能实现。1932年,时任陕西省建设厅厅长的李仪祉再次提议兴办电厂,经省政务会议通过后,由财政厅、建设厅会商施行,因款项没有着落,又一次搁浅。1934年春,陕西省政府派建设厅厅长雷宝华前往南京,与中央建设委员会洽商合资兴办电厂。最终商定股本为30万元,中央建设委员会将首都电厂(今南京下关电厂)的75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1套,估价5万元作为投资,其余25万元由陕西省政府承担。西京电厂筹建初期,为应付厂用及市内照明急需,首先于1936年1月10日装竣了1台约34千瓦的柴油发电机,开始发电。同年4月,从南京拆迁来的汽轮发电机组装配竣工开始发电,列为1号机组。从此,陕西省第一座公营电厂——西京电厂正式营业,西安市从此告别了以油灯作为路灯照明的时代。

由孙红雷领衔主演的近代传奇剧《一代枭雄》,改编自陕西作家叶广芩长篇小说《青木川》,该剧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贫穷落后的陕南小镇风雷镇为背景,讲述了留洋归来的何辅堂为报父仇,励精图治,用先进的思想为家乡注入新风,并在关键时刻,投奔解放军,力促风雷镇和平解放的故事。剧中的小镇风雷镇就是现实中的古镇青木川,而剧中的主角何辅堂的原型就是当地的开明绅士魏辅唐。如今,魏辅唐当年所建的“洋房子”等建筑依然保存完好。

陕西近现代建筑的“岁月记忆”

青木川“洋房子”背后的故事

“在城市大规模的建设更新中,面对已经失去原有功能但却有着独特历史文化价值的近现代建筑,通过充分利用其空间价值和结构潜力,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赋予旧建筑全新的复合功能,使旧建筑在现代城市功能中获得新生,这是城市区域更新中对旧的近现代建筑较好的一种保护与再利用的方式。”赵强说,2013年底竣工的“大华·1935”就是这种方式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始建于1935年的长安大华纺织厂是陕西省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建筑遗存,在近代中国工业文明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今,在保护工业遗存的基础上,纺织厂旧址被保护性地改造成集工业遗产、历史文化、现代商业为一体的大型文化商业项目。记者 赵争耀

“西京电厂的主厂房是陕西的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可惜于20世纪70年代拆除。”韩建武说,发电厂位于西安城外东北角靠护城河处,占地33亩,建有锅炉间和凝汽器间两座主要建筑,安置发电机及附属锅炉等机件。厂房楼板及柱角等均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浇制,装置钢窗,屋面采用柏油石子,下敷油毡,从内到外可以算是当时陕西当之无愧的“高科技”建筑。

20世纪30年代之前,西安市民仍沿用传统人工、畜力拉磨的生产方式加工面粉,因此在陇海铁路通车后,外地商人首先瞄准了陕西的机制面粉业。现在的西安群众面粉厂的前身就是当时四大面粉生产企业之一的华峰面粉股份有限公司。

“‘洋房子’外观高大宏伟,最新网页游戏私服,带有一种独特的霸气,展示了魏辅唐作为地方豪强的特殊声势。”在实地调研中,课题组的专家发现,“洋房子”建筑造型上采取中西合璧样式,表现出西方的、新的审美观念对居住建筑的影响,新的建筑样式在周围传统形式的住宅中独树一帜,彰显了住宅主人与众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第一座钢筋混凝土“高科技”建筑

陕西近现代建筑的“岁月记忆”

唐世盛,也称“洋房子”,是一座商品贸易货栈

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与西北工业大学联合组建的“陕西省近代建筑及设施的历史研究”课题组调研发现,华峰面粉股份有限公司现仅存的建筑是生产车间“制粉楼”。建筑为南北朝向,共4层,总建筑面积1084平方米。“当时西安三层以上的多层建筑已属凤毛麟角,而面粉厂的制粉楼因为生产工艺流程的需要,建了4层,成为当时西安绝对的‘高层建筑’,并保持多年。”据课题组的专家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制粉楼屡有改建:1954年9月投资74万元,由市政工程公司承建,对其进行加固,从楼外墙加设水泥钢牛腿12个,横连4道腰而成,大大增加了抗震能力;1975年投资5万元,由市政工程公司承建,对制粉楼由原4层加高到5层;1989年建成9层高的新制粉楼后,原制粉楼改建为办公楼使用。

此次调查得知,1949年以前的陕西近现代建筑保存下来的共有61处,其中关中地区数量最多,有30处,陕南地区数量最少,有8处,陕北地区有23处。这组数据表明陕西近现代建筑的现存数量非常少,因此显得尤为珍贵。让课题组专家担忧的是,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尤其是被列为国家级的近现代建筑遗产保存状况都较为良好,然而,没有被纳入文物保护单位的近现代建筑遗存,其价值往往被人们忽略,缺乏必要的保护经费,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进行日常的管理维护,多数建筑处于闲置、废弃状态,建筑的保存状况较差。如富平藏书楼、榆林张家大院、燕子砭天主教堂、汉中牧师楼等近现代建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年久失修、建筑结构构件残损、屋顶局部坍塌、墙面粉刷脱落裂缝、木制构件糟朽、油漆脱落等现象。

让旧建筑在现代城市功能中重获新生

陕西近现代建筑既是陕西近现代历史文化的集体记忆,也蕴含着陕西近现代历史的精神内涵。在陕西省文物局的支持下,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与西北工业大学联合组建课题组,历经8年时间,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实地普查、踏勘得知,1949年以前的陕西近现代建筑保存下来的共有61处,其中关中地区数量最多,有30处,陕南地区数量最少,有8处,陕北地区有23处。这组数据表明陕西近现代建筑的现存数量非常少,因此显得尤为珍贵。其中有西安第一座“混凝土建筑”,西安最早的“高层”等等鲜为人知的建筑遗产。

魏辅唐原名魏元贵,陕西省宁强县青木川魏家坝人。魏辅唐从小勇猛好斗,读过几年私塾之后,加入地方民团,任过团总、区团长、自卫队长、宁强县独立自卫大队长、宁西人民自卫总队长、川陕甘9县联防办事处副主任等职务,统治青木川20多年,政由己出,人称“土皇帝”。1949年秋,魏辅唐接受国民党汉中十八绥靖区司令官曹日晖的建议,将原有武装扩编为“宁西人民自卫总队”,按军队团的编制,官兵达千余人。在面临解放军的强大攻势和进步人士黎民觉、刘甲三的策动下,1950年1月29日,带所部300余人来县里向人民政府和驻军缴械投诚,接受整编。1952年5月,魏辅唐被以“恶霸、土匪”名义逮捕,后被处决于他创办的青木川辅仁学校,时年50岁。1982年平反,定性为开明绅士,于青木川立碑。

在当今城市化建设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矛盾日益突出,一些老建筑由于本体老化、自然损毁、建设需要等因素已经不复存在,留下了无奈和遗憾。

“除了因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或因为其他原因导致建筑原有的使用功能丧失、建筑物自身老化、自然因素的破坏等因素,在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今天,近现代建筑的保护和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许多珍贵的近现代建筑难逃被拆的厄运,城市原本丰厚的人文内涵被一浪高过一浪的城市建设逐渐抽空。”在赵强看来,在城市化建设浪潮中,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建筑遗产保护的矛盾,是陕西近现代建筑面临的重大挑战。

陕西近现代建筑的“岁月记忆”

华峰公司制粉楼: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