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网页游戏公益服 >

湖北省来凤县离休干部张富清采访札记

“匹马出梁州,峥嵘岁月稠。长戈横大地,烽火照边楼。生死一江水,沧桑两白头。梦中袍泽去,未醒泪先流。”

9盆绿植,在阳台窗台上直线列队,间距相等。在张富清自制花架的归拢下,所有花枝全部挺拔向上,像一列威武的士兵。

在他出生的3年后,人民军队诞生。

(五)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他服从命令,毅然转业。

看“海峡两岸”,他盼望的是,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从战争年代抱枪而眠到驻村时席草而眠,从两条腿到一条腿……老兵的奋进之心从未减退,始终保持着“战斗英雄”的精气神。

在他和许许多多老兵的心中,祖国安宁,就是最高荣誉。

他瘦小的肩膀如此强大,是因为肩膀之下,一颗无我的心,迸发着源源不断的力量。

而共产党人不经历“难以想象”的苦难,怎能创造“难以想象”的成就?!

酉水河,潮涨又潮落。这条鄂湘渝边区的美丽河流,曾见证着359旅的前身部队,从这里出发,一路长征,向北……

战场上,能找到什么吃什么,不管上面是不是沾着血;驻村劳动时,饿得实在难熬,就到水井旁舀点水喝——没有体会过极致饥饿的人难以想象。

湖北省来凤县离休干部张富清采访札记

仔细端详,这9盆绿植是一个品种:仙人指,属仙人掌科。

95岁的老人对这个县的发展变迁最有发言权。穿梭在熙攘的人流中,他心中总是鼓荡着难以名状的幸福。这样的幸福,也属于这个时代。

有网友留言:“这就是民族的脊梁!”是的,这样的肩膀,背负的是民族的希望。

采访张富清老人,经常会想起这样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采访老兵张富清,经常在哭与笑的交替中进行——

“我参军后仅4个月就入了党。那时,只有对党忠诚、打仗勇敢、不怕牺牲的人才能入党。”说这番话时,老英雄一脸自豪。

今天,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依然需要老兵张富清身上的突击组精神,继往开来再出发!(记者 杜献洲 王通化 邵薇 安普忠)

或许,这只是时空里的一种巧合。但仔细凝视张富清的人生轨迹,我们会发现,这位老兵的生命历程,早已深深嵌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

这位隐藏了60多年的战斗英雄,为何深藏功与名?他如此回答:

他不是消极忍受艰苦,而是时刻保持冲锋的姿态。

一副肩膀,能扛起什么?张富清的一生给出这样的答案——

(三)

修路工地:扛石头、扛铁钎……

张富清家整洁得像军营,箱子里的衣物用打背包的方法整整齐齐地捆着,好像随时准备出发。

他说,职务是组织上考虑的问题,组织把他放在哪里,他就和群众在一起干到哪里。在职务上、物质待遇上,他考虑得很少,觉得这些不是重要问题。

战争年代:扛枪、扛炸药包;

面对一场场血战,他一次次报名参加突击组,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

离休后,他每天雷打不动地收看几次新闻,其中,国际新闻和“海峡两岸”是必看内容。

有人说,“不堪回首的,不是苦难,而是羞耻。”而张富清走过的路、作出的选择,写满了荣光。

“老人一生,吃了太多苦。”这是记者们交流时,常发出的感叹。

(四)

被燃烧弹烧焦皮肤,被子弹划开头皮,被冲击波震落大牙——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难以想象。

有人说,他和他的战友们,用肩膀扛出新中国、扛起祖国的建设、扛起人民的幸福。

硝烟散去,英雄退隐。在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多少英雄老兵封存了血与火的记忆,封藏了功与名的光环,转身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建设者。他们一样的冲锋无畏、一样的解甲无求,一样的奉献无尽、一样的回报无止……莎士比亚说:“玫瑰即便是不叫玫瑰,也不影响它的芬芳。”

如今,这位95岁的老兵凭着单腿,撑着助行器,出门要上下25个台阶,买菜要来回走1000多米。不出门时,他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

皮箱里装着的,是他的立功证书、报功书和“人民功臣”奖章。打开的那一刻,从朋友圈到媒体,点赞无数,还有诗句礼赞:

“我现在吃的、穿的、住的都很好,我很满足。比起牺牲的战友,他们连向党提要求的机会都没有……”讲起这些,张富清声音颤抖,泪水溢满眼眶。

88岁左腿截肢那年,老兵决心再当一次“突击组员”。

一颗感恩心,深藏功与名。这份选择与幸福,属于老兵张富清,也属于许许多多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前辈们。

看国际新闻,他想的是,人民军队必须强军兴军;

在老兵张富清每天和老伴买菜的那条路上,两边商铺林立,三五老人围在一起,打牌的、下棋的、喝茶的、聊天的,一派祥和。

仙人掌,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也能生长,寓意“不畏艰难,坚忍不拔”。

张富清,一个原本普通的名字,如今成为网络上的热搜关键词。

一次次摔倒,一次次双手撑地、爬起、扶墙……终于,凭着难以想象的毅力,他重新“夺”回对“腿”的控制权,一点点用单腿站了起来。

他的人生道路选择程序极其简单,而且只有一个按键,这就是——党的指引:

多年之后,面对许多不解的眼神,他总是笑着说:“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

但他不会放下责任。战场上能活下来,他就要替牺牲的战友们去圆梦。

这是他一个人的战场。墙上那道被油漆掩盖的血迹,见证着老兵的一次次冲锋——

打开那只随身几十年的皮箱,仿佛是打开一个时光宝盒。硝烟、战火、轰鸣……铁与血的气息从中升腾,弥漫老兵简陋的家。

在他出生的3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

来凤在恩施最艰苦,他听从组织安排:“我去!”

如今,立功证书和报功书上的每个字已被媒体记者反复咀嚼体悟,“人民功臣”奖章的每个细节已被无数网友在一次次的图片放大中熟稔于心。

面对牺牲的战友,张富清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他参加了许多场战斗,一个个战友倒下的情景怎能忘怀?

信仰,是支撑这位老兵95年风雨人生的坚实底座,更是一个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如果时光可以被浓缩收纳,张富清人生中最壮烈也最自豪的生命段落,都封存在那只旧皮箱里。

虽然“不能用一个瞬间去判断一个人的一生”,但一个又一个瞬间,却能展现出一个人的一生。

走进张富清的家,他卧室墙上挂着一张中国地图。不知他是否会经常凝视某个坐标,但他一定记得自己一路走过的地方。

这发自肺腑的反问,仿佛一声响鼓,叩问着每一个人的价值追求;仿佛一面镜子,映照着一位老兵的永恒初心。

“不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怎么能说‘听党话、跟党走’?”说到这儿,张富清突然提高了音调:“我虽然离休了,但永远是党的人。”

驻村时的漫漫长夜,只有山里的明月陪伴,累了一天实在困乏,却被来袭的蚊虫搅扰不宁——没有农村经历的人难以想象。

读懂这些,也就读懂了这些深藏功名、淡泊名利的老兵之心,也就读懂了我们这支伟大的人民军队。

陕西、甘肃、新疆、北京、天津、江西、湖北……一路战斗奔走,那一行行消失的脚印,默默见证着这位老兵的一次次选择。

什么是对党绝对忠诚?什么是对人民的赤子情怀?张富清在一次次人生关键之处的选择,便是答案。

每次选择,每次岗位和身份的变换,他考虑的从来不是“我需要什么”,而是“党需要什么”“人民需要什么”。

“人善于缩小自己才可能伟大。”

突击组,就是“敢死队”,要用枪炮和生命为后续部队杀出一条血路。对他而言,“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战斗”。

(二)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