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网页游戏公益服 >

歼-8:横跨半个世纪的传奇

什么叫“竞争机”?就是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T页游sf,能够与当时同类型战机相匹敌。从“跟跑”到“并排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很多前沿技术的研发“没了拐棍”,得靠自己突破。

1996年的首届珠海航展上,歼-8Ⅱ成为耀眼的明星。

站在歼-8的展台前,笔者一直在回想着它的身世,回想着我国从仿制到自主研发这型战机的“惊天一飞”。

大国重器,以命铸之。试飞员的无畏无惧让人钦佩,而幕后的付出同样让人油然心生敬意。说到歼-8,不得不说起这个项目的奠基人黄志千。

从歼-8飞机论证到首飞,其间经历了总体布局、技术设计、木质样机审查、发图、新机制造、试验等各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浸透着数不清的智慧与汗水。横跨长空50年,不断蓄积与释放着它骨子里的“先进”。这种先进,代表和体现着那一代科学家的无悔付出与集体智慧,也折射着那一代人永攀高峰、永不言败的时代精神。

重温歼-8的诞生与成长史,对这段话也许你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在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从雏鹰振翅到搏击长空,从独步云端到换羽群飞,捍卫和平是歼-8半个世纪不变的初心。如今歼-8正逐步淡出视线,但歼-8的传奇仍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歼-8,重新回顾和品味它的故事。

(责编:任志慧、邓楠)

1978年5月,48岁的顾诵芬不顾潜在的坠机风险,带着照相机和望远镜,坐上了由鹿鸣东驾驶的与歼-8伴飞的歼教-6。在万米高空,他忍着过载带来的身体不适,仔细观测高速飞行的歼-8后机身流场变化情况。经过3个架次的飞行观察,顾诵芬终于摸清了症结所在,找到了通过尾部修形根治振动问题的方法。

填补技术空白的过程,同样是造就人才的过程。从歼-8的设计首飞到歼-8家族的壮大兴起,一批批胸怀壮志、放眼长空的科研人员不断投身其中,接受放飞歼-8改进机型的实践考验和锤炼。这一大批专家的茁壮成长,为更新型跨代战机的研发奠定了人才基础,夯实了技术根基。

沈阳飞机研究所成立后,黄志千负责米格-21的仿制及预研工作。他心中很明白,仿制只是开端,自行设计才是目的。但他同样明白,预研工作不扎实,自行设计就是无本之木。那几年,黄志千一头扎进对米格-21的研究工作中,从系统原理到成品附件再到试验方法,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营养,一批批技术研究成果渐渐成形。

从歼-8首飞到设计定型,中间历时10年之久。一方面这反映着我国在研发起点及条件上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客观差距,另一方面,也折射着我国航空人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持续引进、消化、再创新的不懈努力。

紧接着,就有了那个传奇般的故事——

重重关口次次闯过,歼-8的背后站着一个庞大的优秀人才群体。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