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现在很多主营糕团、汤圆、浇头面、馄饨、小笼包、大饼油条等的老字号,很多都是从街边摊档“黑暗料理”发展起来的……
20世纪30年代,苏州河边的面食摊档,图中食客品尝的冷面,有各种浇头和调料
20世纪30年代的天主堂街(今四川南路),街边可见油炸类、粥类等各种小吃摊
糕团业
20世纪30年代,流动摊档的主要装备“骆驼担”,“黑暗料理”的象征符号
明代,上海县城城隍附近多点心店摊。清康熙年间,十六铺、老闸桥、虹镇老街、徐家汇等地集聚点心摊,出售糕团、盖浇面、馒头、馄饨、烧卖等。上海开埠后,弄口设摊、沿街叫卖者剧增。清同治年间,上海县城隍庙周围有点心摊百余个,并向租界发展。清同治四年(1865年)靖远街满庭芳戏院周围点心店摊聚集,通宵营业。1917年,大世界游乐场建成,云南南路、东新桥一带渐成小吃街。
粥店业
光绪八年(1882年),禄源斋豆浆店开业。光绪二十六(1900年)年长兴楼开业,以南翔馒头闻名。1912年,兴隆记大饼油条店开业。1932年,大壶春开业。1935年,BT页游私服,吴苑开业,以生煎馒头、蟹壳黄知名。1945年,市区有油饼馒店2000余家,经营的点心有两大类,一类以生煎、蟹壳黄、小笼包、汤包、牛肉汤等为主,一类以大饼、油条、豆浆、粢饭糕、油饼、脆麻花、老虎脚爪等为主。大饼制作有南京、镇扬、丹阳、盐城、黄桥、泗阳、河南等帮派,品种近50种,形状分圆、菱角、蝴蝶、椭圆、菊花、朝板等,口味有甜、咸、椒盐、葱油、油酥等。小笼馒头、汤包、生煎馒头等为上海特色点心。
老上海街头的各类简易固定食摊
20世纪30年代上海街头的流动粥摊 1917年一批白俄贵族在法租界霞飞路(今淮海中路)一带,先后开设俄式菜馆40余家,以“罗宋大菜”招揽顾客。
西点业
陶尔斐斯路(今南昌路)上俄侨开设的维也纳灌肠厂
糕团业分苏、宁两帮。苏式常年供应条头糕、定胜糕、寿桃糕、蜜糕、赤豆糕等,冬春以糖年糕、猪油年糕为主,夏季以冷团为主,清明有青团,秋季有重阳糕。宁式有包馅热年糕团,现做现卖,冬春以宁波年糕为主,夏有糖糕、冷麻团、松花金团、油汆细沙糯米饺。
20世纪30年代,美国记者拍摄的上海街头糕团摊档的食物,品种多样
清末,上海街头面摊。虽有明显的摆拍痕迹,但当时“黑暗料理”的细节还是一目了然
1911年豫园得意楼周边街市热闹,可见各类摊档
三种市井摊档
德兴馆早期影像。店面简陋,悬挂特色面点“鸡汁大面”的招牌
20世纪40年代,茂名南路155号带有俄文招牌的同聚食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