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新开网页私服 >

学习传统文化,除了《三字经》还有《山海经》!

当然,《山海经》还远不止于此。比如,由新锐画家陈丝雨和国学鬼才孙见坤合作的这本《山海经(精美绘本)》,既可以欣赏到令人叹为观止、耳目一新的"图解"《山海经》,还可以读到对那些似乎很难懂的文字记载所给出的一种更加详尽的解读。一部浩浩荡荡的《山海经》,记载了数不清的山川河流、奇珍异兽、民俗物产。当这样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在插画师陈丝雨的笔下呈现出一种难以想象的别样之美,不只存在于阅读过程中和想象里,而是活灵活现地呈现于眼前……这个时候,除了继续叹为观止,又能做一些什么呢?!

学习传统文化,除了《三字经》还有《山海经》!

 

很多时候,道听途说得来的信息都难言准确,言过其实与言不及义都有,对《山海经》的认识大概也是这么一回事。比如,虽然司马迁对《山海经》有点儿看法,但《隋书》中就不这样认为--唐代那个很喜欢给唐太宗李世民进谏的魏征,在其担纲主编的《隋书》中,就曾经把《山海经》列为史部的地理类。还有,清代的《四库全书》,也把它列在了子部的小说家类--大概纪昀那些大学者们,认为《山海经》中过于故事性和传奇性,所以认为它是一部志怪小说……不过今天的很多研究者,已经基本形成了共识,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有价值的地理著作,只不过蒙上了一层特别神奇的"外衣",以至于很多人"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学习传统文化,除了《三字经》还有《山海经》!

学习传统文化,除了《三字经》还有《山海经》!

学习传统文化,除了《三字经》还有《山海经》!

学习传统文化,除了《三字经》还有《山海经》!

学习传统文化,除了《三字经》还有《山海经》!

为什么对于《山海经》,会形成或者是会被传成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呢?原来,中国古代在很早很早的时候,知识和文字一般都是掌握在"巫"这一类的人手中的,大部分的民众都难免愚昧无知。由于采用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传承,所以那些纯粹的地理、自然知识就逐渐披上了一层又一层的传奇色彩,与那些传说相结合,变得越来越神秘莫测。比如,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但在上古时候的华山却有一种怪蛇,长着六只脚,还有四只丰满的羽翼;只要它一出现,天下就要大旱--据说商汤时,这种怪蛇曾在阳山出现,结果那个地方连着旱了七年……还有一种人鱼,它的样子就像是一条有四只脚的大鲶鱼,叫起来声音像婴儿的啼哭--孩子们听到这里,一定不会觉得这种动物有多么神奇,会"不屑一顾"地说,那不就是娃娃鱼嘛!哈哈,好吧,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就是因为缺少这么"一见",所以才变得越来越难以"一见",成为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那山、那水、那物种,还有人,成就了一部《山海经》!

学习传统文化,除了《三字经》还有《山海经》!

《山海经》终究会越读越"薄"的。那么,那些会去哪里了呢?看,在这里,在你我他的内心深处,比什么都记得更加牢靠……

是因为,从司马迁的那个时代以及他本人,就认为《山海经》的内容过于荒诞无稽,以致于他写史的时候不敢作为参考吗?《史记·大宛列传》中有这么一句:"《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或者,是因为,因为鲁迅曾经写过一篇《阿长与<山海经>》,其中提到了一部绘图的《山海经》,说里面有"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所以家长们想当然地以为这些画面会吓着了孩子吗?!千万不要这样想,现在的孩子什么没有见过啊,他们一定会把"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当作别心心裁的宠物来看待的!

 

学习传统文化,除了《三字经》还有《山海经》!

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了解和掌握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热潮了。孩子们也是如此,小学课本里也不乏《弟子规》的一些片断--或者,"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或者,"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或者,,"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当然,还有一串长长的书名可以继续列出来,比如《三字经》《唐诗三百首》《论语》《笠翁对韵》《幼学琼林》……很有意思的是,很少有家长选择《山海经》,也很少有孩子去读《山海经》。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深思,也非常有必要多问一个"为什么"!

学习传统文化,除了《三字经》还有《山海经》!

 

继续列举并且说明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意义,也不必再花费时间去考虑读不读它,不如,就把陈丝雨和孙见坤重新演绎的这本《山海经(精美绘本)》拿过来,或者图文并茂地品味、欣赏过一遍又一遍,或者逮住自己最感兴趣的那一部分或者几部分去忘我地来一个"再爱一次"……除此以外,不需要多做什么,也不需要多说什么。就这样好了!

其实,《山海经》一点都不比《三字经》《弟子规》离每一个人,也包括孩子们,有多么遥远的距离!还记得这些成语以及它们所讲述的一个个故事吗--精卫填海:如今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夸父逐日: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也比喻人类战胜自然的决心和雄心壮志; 女娲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三过其门而不入:原是讲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的精神……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