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于2010年获选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今,它正以现代新颖的方式,在欧洲文化中心传播中国的文化自信,与世界对话。
“东西方在月文化上有很大差异,在文化输出碰到很大落差,这需要建造一座桥梁,沟通文化上的差异。”《月光下的行走》导演汪灏很喜欢桥梁专家茅以升的《彼此的抵达》,他认为,让文化走出去起到传播效果,需要考虑的同样是“彼此的抵达”。“考虑好对方的需求才能做到彼此间的漫步行走,才能真正把我们想传播的东西送达。”《月光下的行走》正是这样一出古不陈腐、新不突兀的京剧音乐剧场,它以最诗意的方式把京剧的美、古诗词的美、中秋文化的美传达出来,此次跨出国门,登上更广阔的国际舞台,在演出同时也向世界各地人民弘扬中国源远流长、意蕴深远的民族文化。
比中经贸委主席德威特在演出前感慨, “在过去几十年间,我们看到中国各方面经历了巨大变化,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社会,但与此同时,这样一个经历巨大变化的中国却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历史和传统,在我们与中国发展经贸往来的时候,去了解对方的文化渊源和历史同样非常重要。”他希望,《月光下的行走》能成为一座比利时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
京剧让欧洲观众着迷
作为“天涯共此时”——全球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中秋品牌活动项目,由上海京剧院推出的京剧音乐剧场《月光下的行走》于当地时间10月3日、4日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演出,史依弘、王珮瑜、安平、胡璇等京剧名家携手上海京剧院众优秀青年演员赵欢、杨扬、刘少军等共同吟唱古典诗词,与国际友人、比利时民众及华侨同胞共度中秋佳节。
王珮瑜在演出中不怕现场没有掌声
京剧音乐剧场《月光下的行走》将京剧、诗词和现代装置艺术跨界融合,以京剧声腔吟唱古典诗词,表达亘古至今的乡愁、亲情、爱情和人生志向等普遍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经典演出形态不同,这部作品没有鲜明的人物和戏剧关系,而是用情感穿插,在以往的演出中,其新颖独特的表现方式深受现代年轻人喜欢。不过,第一次走出国门,谁都不知道观众反应如何。开演前,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还在给演员们鼓劲,“相信我们久经磨练的作品,更要相信欧洲观众的欣赏能力,不用担心中间没有掌声心里就发颤。”
威廉·昆是第一次听京剧,“演员和观众距离很近,这种感觉很好。”其实,这种让他感觉很好的“近距离”恰恰是演出场地给表演带来的网页游戏私服推荐。由于布鲁塞尔文化中心剧场只有100多个座位,空间狭小,为此,剧组不得不把内容、舞美都做到精简。史依弘饰演的嫦娥有段舞绸缎的表演,到了现场后,差点因为担心现场耍不开而取消。不过,史依弘最终把挥舞的幅度和方向做了改编,坚持为比利时观众献上了这段惊艳的舞蹈,“什么剧场环境都要适应,演员要有强大的适应能力。”
“这跟我之前看过的传统京剧不同,编排方式新颖独特,而且我能体会到其中深切的情感,不同形式的中国诗、演员的身段、唱腔都很出色,我很喜欢。”走出剧场,观众大卫手舞足蹈地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描绘自己的感受,“我最喜欢其中一个男性角色,是一位女士表演的。”说的正是著名女老生王珮瑜,在剧中,她是“行者”一角的扮演者,贯穿全场,有时向观众娓娓道来,倾吐当代人的心声,有时又挂上髯口,唱起苍凉雄壮的古诗词。西方人能否发现这一行当反串的奥秘?没想到,比利时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让中秋文化走出去
一位当地观众表示,“中国戏剧表演的深度内涵和高雅,让我感动,其实中国传统文化和欧洲的传统文化一样,只要是高级的,都很美,全世界观众都能喜欢、接受。”
“在美国大都会演出《霸王别姬》时,我看到外国观众在流泪,他们真的被我们的戏曲牵动了情感,这种情感共鸣是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东西。这次,我们引起西方观众情感共鸣的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单跃进说。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千百年来,中国人寄情于浩渺苍穹那一轮皎洁的圆月,传诵着无数赏月、咏月、拜月、问月的诗篇,寄托了无尽的情怀,形成了独特的中秋文化。这些美好情感不仅属于中国人,也属于同在月光下行走的所有的人们。在全球化的当下,能否让我们的中秋文化走出去,网页游戏私服,走进世界人民心中?
“中国的传统戏曲音乐和西方的完全不同,比如,我就从没听到过男声唱到过如此高的音调并且还能够保持那么久!演唱者在舞台上的移动真是令人着迷,就好像天鹅优雅地穿越湖面,却没有发出一丁点的声响。”艾薇拉·考茨完全沉浸在演出氛围里,大声呼吁更多的西方观众来感受一下来自中国的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演出开演前,她还体验了一番京剧的行头,并兴奋地把社交媒体的头像改成了自己的“杨贵妃”扮相。
史依弘在演出中表演中,观众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不时爆发出恰到好处的鼓掌。“欧州观众的艺术素养较高,他们的文明之根植于心底,不管接受或者不接受,他们都会给你礼貌的掌声。”史依弘反而期待观众静静欣赏,回去慢慢回味,让艺术真正走进心里。“中国戏曲要从小训练十几年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而且你能想到的各种表演艺术样式戏曲里都能看到,舞台上立得住的戏曲演员都是世界一流的,这是我们应该有的自信。”当林源、周毅等上海京剧院青年乐师与上海昆剧团乐师高均共同演奏的音乐小品《月》将气氛推向高潮,演出接近尾声,观众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整个剧场犹如一个巨大的情感共鸣体,久久震动不息,也让演员们确认,这不是礼节,而是发自内心的表达对演出的认同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