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页游sf大全 >

一九四二饥荒与动荡的中国

  关于灾荒与救济,我想提一点,战后联合国成立了善后救济总署,善后救济总署是很有力量的。那时候中国经历了八年抗战,国家经济凋敝,很需要联合国资助。善后救济总署规定凡是在二战中没有被法西斯侵略的国家,要帮助那些受了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承担救助人民、协助恢复经济的重任。比如衡阳,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受灾城市,和《一九四二》片子中描述的一样,严重的旱灾肆虐湖南南部,中央报纸说衡阳灾情世界第一。这时,由于战争结束了,又有了善后救济总署这样的机构。衡阳获得的资助也是世界第一。

  抗战时,中国的红十字会会长是蒋梦麟。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中国红十字会在那时候跑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没有起作用?南京大屠杀中,我们看到国际救济总署在,没有中国红十字会,整个战争期间,战场没有中国红十字会的身影。

  联合国是罗斯福的伟大构想,为的就是维护战后世界长久的和平。罗斯福最伟大的设想就是“四警察”,什么是四警察?就是将来打败德日法西斯之后,中国在东面看住日本,美国从太平洋看住日本;苏联从西面看住德国,英国可以从东面看住德国。英国还可以自己管着很多殖民地国,美国自己可以看管美洲。这样一个格局,整个世界就被“四警察”管起来。1942年初,全世界各大战场上,盟国都是继续败退。只有中国战场打了一个胜仗——第三次长沙会战。2月7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中国人民武装起来的和没武装的都一样,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对于在装备上占极大优势的敌人进行了差不多五年坚决抗击,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丘吉尔也是觉得中国人很了不起,丘吉尔特别看不起中国,从来不夸中国的他,这次夸了中国,他说:“我必须指出,中国一旦崩溃,至少会使日军十五个师团,也许有二十个师团腾出手来,他们会大举进驻印度。”

  在河南这次灾荒中,国、共、日三方,把老百姓当负担,甚至当成对付敌人的手段看待,人民就倒霉了。这就不是近代战争,近代战争不能这样打。在战争状态下的人道主义救助困境,是近代战争中的大问题。本来,红十字会应该是民间组织,不应由官方组织,可中国的红十字会是国民政府管理。因此,日本人就不承认它的中立性。

  因我的家乡在河南,1942年的大饥荒在河南人的记忆中是个巨大的灾难。基本材料是清楚的,在战争状态下又加上天灾,对于中国政府来说,确实也没有什么办法,毕竟当时在打仗,国民政府无力像和平时期那样救助灾民。作为日本人,自然希望给他的对手造成更大的压力,这也是客观形势。国、共、日三方以一种互相拆台的思路处理这场灾难。

  小说中对大饥荒中政府不作为的一些批评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忽视了日军坚壁清野对河南灾区的影响。对河南省而言,日军占了北部的安阳,南部的信阳,以及东部开封等地,日军对付灾荒的一个重要办法,就是将灾民往国统区和共产党控制区驱赶,同时严禁灾民向日军后方流动。当时被驱赶而逃荒进入国共控制区的灾民不下三百万人。这是敌我双方的一种战术,给对方制造麻烦,制造压力。在战争状态下,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无力救助灾民。

  美国的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曾说:“人类历史上造成大饥荒的往往是有人为的原因,而天灾实际上是第二位的原因。”就是说有天灾,还是有人为因素。比如,我们说的河南大灾就是国、共、日三方打仗,各自都想让对方承担更多压力所致。六年之后的1948年长春围城,也是这个原因使数十万人饿死。从这个角度来说,河南灾荒很大程度上也是印证阿马蒂亚·森的说法。

  相比较,中共是有一种向上的力量,上下团结。如1942年的整风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它反映出中共有一种对未来强烈的进取心,而国民党恰恰是缺乏这种进取心。国民党高官感叹:“要论选举,咱们肯定选不过共产党,论打仗,也打不了。”大家都悲观。国民党人对日本的投降越来越坚信无疑,但是对自己未来的前途,大家反而有一种不确定感。

  徐蓝:联合国“四警察”

  现代的饥荒跟古代的饥荒有很大的不同,现代饥荒的造成决定于国家和政府,它不完全是自然的问题,尤其是旱灾。以前我不太理解,旱灾怎么会死人呢?水灾死人好理解,下了很大的雨来不及反应,水冲过来把人淹死了。旱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读中学的时候,我就不能理解旱灾怎么能死人?旱灾是一个延续半年的过程,人可以跑嘛!事实上,从整个人类历史上看,旱灾死的人远远超过水灾死的人。1942年的旱灾,我们不得不承认国民政府要负很大责任。

  我父亲经历了抗战全过程,从他的经历我们就可以看出国民党的无能。我们家是南京人,1937年进攻南京之前的一周,我们全家逃离南京。我母亲一家也是南京人,他们就逃不走。为什么?逃难是要有条件的,不是想逃就逃,你要有钱,你要有准备,政府完全不管。父亲曾说:“1937年的慌乱大家特别理解,政府没有准备,日本人打过来了,我们打不过,只好逃。” 从南京沿长江往安徽逃是不成的,必须过南京到浦口,坐火车到徐州,换陇海线到郑州,再换平汉线到武汉, 到长沙再换马车到了湘西才能安定下来。最后到了贵州,好不容易过了几年安定日子,又遇上1944年的湘贵大撤退。这个时候,我父亲和他周围的民众,确都认为 “这个政府真的太无能了”,看了报上全世界都在反攻,国民党怎么连帮助老百姓撤退这样一点事情都搞不好,逼得我们再次逃难。

  主办:《文史参考》杂志社

  从军事分析来说,1942年确实是一个军事科技和军事理论集大成的年代。从前说起战争就是陆地战、空中战、海洋战,也都有一些战略战术。随着二战的爆发,情况出现了两个变化:第一个制高点的变化,你站的点越高,局势就对你越有利。一战时就有了作战飞机,二战时空军更是大规模用于战争。现代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就是制高点,谁站得最高,谁获胜的机率就越大。第二个趋势就是多兵种联合。战争不再是单一兵种的作战,而是联合作战。比如诺曼底登陆战役,就是典型的陆、海、空协同作战。

  这几年我研究国共关系,看了不少国民政府的研究,看了很多国民党高官的日记,觉得很有意思。1942年之后,整个反法西斯战场的形势,正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胜利已经是确定无疑了。但是,国民党高官们的日记里面流露出的情绪却是越来越悲观。他们认为这个党、这个政府越来越成问题。比如,我看《王子壮传》,王子壮是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的秘书长,监察部的政务次长,相当于常务副部长,他的日记明确写道:“前方吃紧,后方尽吃”。原来我认为“前方吃紧,后方尽吃”这个话是共产党的宣传语言,没想到是国民党自己总结的,他还说“实在对不起民众”。湖南饥荒说到底主要是发生在国民党控制区,跟国民党的救灾不力是有很大的关系。

  1942年,从经济角度看,很多大事都处于萌芽状态。当时主要的问题还是战争,虽然英国和美国已经在考虑战后的经济问题,但还是雏形。不得不提的是,那时候德国也在考虑战后的经济格局,而且考虑得很成熟。德国人的想法基本上是不搞经济全球化,各自为战。在此基础上通过资本管制,防止出现货币战争,同时签订很多贸易协议来保证自由贸易在最大程度上能够实现。这样的设计其实很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在当时的情况下要搞全球的自由贸易,就得向美国低头了。这对英国来说是个很屈辱的事情。最后我们看到,英国人还是妥协了,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在一战以后,英法等欧洲国家就已经不行了,二战之后就更不用说了,二战之后没有一个欧洲国家能够出口,所以真正起作用的是后来的马歇尔计划,欧洲才有了复兴的可能。一直到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你会看到凡是美国支持的国家都发展起来了。为什么亚洲四小龙起来?那是美国邀请你来玩游戏,你才有机会发展。

  雷颐: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汪朝光:国民党确实组织不力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