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音响融合的训练方法
本届“和谐之声”合唱指挥研修班除了在合唱理念上为学员提供了新的认识,在培训体系上也更为新颖实用,为了满足广大教师及合唱指挥的实际需求,本届研修班总策划李桂英首次设计了针对性强、有的放矢、分学段的培训方式。针对小学教师、中学教师、高中教师及大学教师分别开设针对性培训课程,采用了以大课为主、学段课为辅的教学模式,每学段教学均设有大师讲课、公开训练观摩课、合唱教学研讨、工作坊、优秀合唱团示范性音乐会观摩等活动。面对许多中小学老师缺乏排练经验,接触作品少的情况,本届“和谐之声”合唱指挥研修班还特别为学员编写了合唱作品教材,通过手把手、面对面的专家指导,帮助他们接触、浏览大量作品,实战排练,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合唱团和合唱指挥需要怎样的大师班?
研修班学员、肇庆师范学院的杨老师是特意从广州赶到北京来学习的。杨老师说,现在可以接触的合唱作品少,被专家指导的机会也少,在这个指挥研修班上,我收获了很多。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副总经理张先生介绍:合唱艺术是一种不分语言、不分种族、不分年龄的大型艺术形式,本届指挥研究班还请到了美国和以色列的指挥专家,使学员们可以与先进的国际合唱理念、合唱艺术直接对接。 任保平将合唱音色融合的训练方法分为五步走。第一步,以女高音为准绳,让其他三个声部的音色分别与之进行融合度训练,然后进行一个声部一个声部的贴近训练,最后使四个声部的音响音色达到统一和谐。第二步,使男高音与女低音声部音色互换,男高音在高声区感觉要像女低音,能够做到一种角色互换,让内声部更加融合,从而促使整个合唱团音色靠拢。第三步,要特别注意聆听女低音部音响,使之与女高音平衡,有时宁可多一些,也不要少,不要弱化,这样合唱音响能够饱满,网页游戏私服推荐,和声色彩更浓。第四步,关注内声部,也就是男高音和女低音,使内声部达到外声部粘合剂的作用,让整个合唱团更融合。最后一步就是提高男低音发声位置,音响意识和发声位置要高,成为柔美的音色,采用这样的训练方法在演唱文艺复兴、古典作品以及近现代作品的时候,整个合唱团都会达到很好的契合度。 受东罗马合唱风格的影响,任保平概括了当下中国合唱音响展现的普遍特征和问题:一般合唱团女高音往往采用带有歌剧式、颤音的唱法;女中音声音宽厚、胸腔共鸣比例较大;男高音更倾向于金属般的声响;男低音胸声浑厚、声音雄壮、音准偏低。演唱和指挥往往把合唱音响的审美倾向停留在了力度和音准层面,缺少声音色彩感的研究和训练,作品不能吸引人。任保平指出,这就需要合唱团要在演唱和训练中改变合唱意识,积极建立设计合唱音响的主动性,在力度变化的基础上吸收传统西欧高位置、声音柔美、音色轻细、融合度高的演唱方法,在音色训练上多下功夫,达到音质结实、饱满、富有弹性和共鸣;高音明亮、中音宽厚、低音坚实,强弱变化张弛有度、声音强而不炸,弱而不虚的音响效果,这样作品也会更具有亲和力。 有着多年带团和在国外担当合唱比赛评委经验的任保平,在听过中国大批合唱团演唱后,发现大部分合唱团演唱形式和风格相似且单一,合唱团和指挥只是注重音准和节奏的变化,往往忽略了对声音及发声色彩的研究和训练。“中国的合唱团在演唱外国作品时一开口还是中国味儿,这就是合唱团没有建立设计合唱音响的意识。”任保平一语中的地点出了中国合唱存在的普遍问题和与国际合唱的差距。 建立设计合唱音响的意识 赵宇欣 延伸报道: 一个优秀的合唱团的音色和音响,要根据作品来设计,使之富于变化。准确把握不同风格的作品,可以将音乐的魅力发挥到极致。所谓合唱音色设计,首先要重在音色的处理和变化,其次需要讲究练声技巧及合唱音响,最后在科学的发声方法下还要依靠充分的气息支持。任保平以混声合唱为例,从音色融合训练方法到最终达到声音效果体现,全方面讲解如何将一部作品的音乐魅力通过合唱音响表现出来。 7月8日至7月14日,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中国国际合唱节组委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高校合唱委员会主办,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协办的中国国际合唱节暨第八届“和谐之声”合唱指挥研修班在清华附小CBD分校举办,6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参加了研修班。在研修班上,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洋合唱团常任指挥任保平所讲授的“根据作品如何设计合唱音响”这一命题,站在合唱音色的角度,对当今合唱团普遍的演唱方式进行了一次合唱理念和认识上的“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