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页游sf大全 >

“超越时空 激传奇网页游戏私服活历史”圆桌论坛文字实录

主持人:从内蒙等农村地区来的老大娘,他们最兴趣的究竟是什么?

叶先生是海外华人您对故宫是什么印象?

庄则平:我是解放前由我的父亲领着我,也是在六七岁的时候,到过雇工,我就觉得故宫真大,那么神圣、神奇、神秘,所以自己一直非常神往。我到故宫最多的是我当了故宫的志愿者讲解员之后,大概也来了70多次了。

主持人:您作为志愿者最好的收获是能够直接听到参观者们的心声。

主持人:他们什么是站不起来的?

余辉:有的是自己坐着轮椅,当大家看到的时候都心照不宣,知道他是在向故宫道别。他们在弥留之际我也去看过,比如说邹先生,我去看他的时候,他的眼神很深情地在看,我感觉到他在传递一种信息,我们老一辈的故宫人守望故宫一辈子了,我们研究故宫研究一辈子了,这些文物能不能继续安全地、完整地让后人保存下去,他们研究的故宫的文物所做出的学术贡献和学术成果,能不能继续传承下去,这就是一个文化信息是否能够扩展和继续传承,这对我的印象是很深的。每到这个时候我经常要跟胡锤先生讨论文化信息的传播和传承这两个大问题。

主持人:徐女士呢。

余辉:故宫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还是故宫的人,故宫一些老的文化学者,老专家,他们一生的心血都贡献出来了。一些老学者在弥留之际都要到故宫做最后的一次观览或者是道别也好。

主持人:最让我们羡慕的是你们去了很多其他游客去不了的地方,这也是你们和故宫这么密切的关系。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故宫给你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胡锤:数不清了,故宫所有的印记,几乎大多数的古代建筑也被我拍照了,我觉得我是很幸运的人。

叶天正:开始做这个项目时是比较高兴的心情,,现在听了这个很沉重的心情,压力变成一千倍,甚至是一万倍,怎样用信息技术能够把他们心里想的、他们看到的,他们守望这么多年的东西能够很方便呈现在每个人面前。我相信他们如果知道今天我们启动这样一个项目的话,他们会很安慰的。

庄则平:除了故宫的建筑,我觉得是珍宝馆,虽然进入珍宝馆是要单独花钱买票的,但是他们扶老携幼地来看,他们看由16300多两黄金铸成的钟,用和田玉制成的大禹治水,还有金色的天文钟,他们也想知道传国珍宝象牙席是怎么做的,对这些非常感兴趣。他们问这是真的吗?我当然进入珍宝馆所有的文物都是真的。

胡锤:我也想说一点,故宫宝藏像我们这些工作者来说都是在非常精美的灯光下、非常璀璨,但是以我的经历也在外面做过摄影展览、出版过摄影画册到世界各地,但是毕竟对于中国的了解很少、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很少,只有信息化这个广阔的、无疆域的一种传播形式才能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才可以更有效地为每个来到故宫的人服务。

2006年6月16日,IBM公司与故宫博物院在北京饭店联合启动“超越时空的紫禁城”项目。

主持人:到现在为止您有多少次进出故宫?

主持人:你第一次进故宫是什么时候?

胡锤:我记得在80年代的时候,有一本很大的画册,拍故宫的老片子。我当时觉得一定要体现故宫的历史感、要体现出皇家宫殿至高无上的感觉,因此当时是要模拟太和殿在大典之前的盛况,当时把很多乐器搬到太和殿,当时心里直紧张,那张照片拍出来之后还是反映了我们的历史感。我在拍摄时一定要把历史感拍出来。

主持人:一个9岁的男孩进了故宫就傻的。请问各位嘉宾第一次进故宫是什么时候?对故宫的感觉是什么?到现在到了故宫多少次。

余辉:我第一次进故宫是1961年,那个时候我两岁。当时出门忘了给我带奶了,那一天我一天都没有哭,跟着参观下来。

主持人:下面这个环节希望能够超越时空,激活历史的圆桌论坛。下面有请五位嘉宾,第一位是故宫的守望者,说他是守望者因为他是故宫的研究员,也是科研处处长余辉先生,他在故宫16年。第二位是故宫的记录者,去年我们都看过大型纪录片《故宫》,印象很深刻,徐欢女士就是《故宫》的总导演之一。有请徐欢女士。第三位也称他为记录者,这位记录者是在故宫内部,就是刚才为我们介绍项目的胡锤先生,胡锤先生为故宫拍照拍了近30年了,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专门进行了故宫摄影展。第四位故宫的发现者,是藏传佛教研究者,,是北京高级退休教师,是第一批故宫博物院的志愿者解说员庄则平女士,有请。最后一位IBM公司的叶天正博士。

余辉:我在故宫工作了16年,进出故宫有4800多次吧。

叶天正:我是1997年2月份,很冷的冬天,我一早就进故宫了,一直待到四点半要赶人了。那个时候我就想怎么找个地方躲起来,继续拿我的老照相机拍照。现在有幸能够参与这样一个项目不但进出了很多次,而且还去了很多一般游客去不到的地方,故意让大家羡慕一下。所以刚才胡主任说的博大精深,每次看到故宫都有不同的震撼。

庄则平:他们的要求、他们的体会。

主持人:你为故宫按了多少次快门?

主持人:您说您按快门不知道按了多少次,有哪几次您有点儿惊心动魄的感觉?

庄则平:我在故宫当志愿者讲解员已经一年多了,我感觉到凡是来到故宫的人都是热爱国家的文化遗产的、都是热爱故宫的,他们来了以后,这里有白发苍苍的陕北大娘,有80多岁内蒙的大爷,我看到他们走进故宫,我就想他们可能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故宫,我一定要给他们讲好,让他们带着对故宫的美好印象回去。我常常感觉到自己的力量太淡薄、太微小了,他们能够来到故宫是幸运的,世上还有多少人来不了故宫,由于年龄身体等问题,由于地域空间等等条件的限制,不能够看到世界上最美的、最伟大的世界珍宝真是太遗憾了。现在故宫虽然有130多个志愿者在讲珍宝馆、钟表馆,已经力量是有限的。希望通过高科技数字化手段能够把这些精美的文物展示在世人面前。

胡锤:五六岁,没有很深的印象,觉得故宫非常大,走的好累。但是在故宫工作了将近30年以后,我觉得故宫仍然像当初一样不了解。当初来工作时觉得故宫还不是很感兴趣,但是随着了解的加深越来越觉得故宫是一本大书,永远读不完。

徐欢:我第一次到故宫是6岁,那次是走丢了,那时故宫对于我来讲太庞大了。对于故宫的认识是在《东方之子》时做的节目《故宫的守护者》,请了一系列的专家,对故宫才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进故宫的次数,我们摄制组的人现在都应该算故宫的人了。600多天,9千多个单机拍摄日,打个对折也应该有5千多次了,跟余老师差不多。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