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兰县农牧业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成为特色农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现有农牧业龙头企业1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州级龙头企业15家;专业合作社299个,其中:生态畜牧业合作社46个,家庭农场41个,25家规模养殖场通过省级认定,4个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依托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点县建设,组建查汗西里生态畜牧业联合社、鸿格尔生态畜牧业联合社,探索形成了“哈西娃”模式、“巴隆跨乡镇联合发展”模式,入社率、草场整合率、牲畜整合率分别达65.14%、78.2%、85.6%。鸿格尔生态畜牧业联合社(哈西娃村)向每户分红48.6万元,40户村民每户分配二层别墅一套。
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2017年,都兰县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完成耕地地力补贴17万亩,小麦产量增加124万公斤。通过推广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耕种收机械化水平,累计成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4个,农用机械总动力达15.78万千瓦,全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8.5%。依托中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重点在生物农药、有机肥、保鲜、生物制剂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建立了良种资源快繁、高效栽培、高端产品研发三大平台,构建了枸杞产业全链条的科技支撑体系。完成23个专业合作社股份制改造与规范化建设,无限元宝网页游戏私服,通过加大畜群、畜种结构优化调整,通过合理组群、分群管理、增加母畜、加快出栏等措施,2017年,全县存栏草食畜87.39万头只,大牲畜存栏4.93万头只、羊存栏82.46万头只,草食畜能繁母畜比例提高到65.39%,仔畜成活率提高到97.83%。
以土地流转破解增收困局
以产业园提升增收水平
以农牧民合作拓展增收渠道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为“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都兰县聚焦农牧民增收“短板”,大胆创新、强化举措,在破解农牧民增收难问题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以科技创新激发增收活力
土地是农民的立身之本,也是致富之本。2017年,都兰县农村土地流转5.5万亩,牧区草场流转741万亩,流转率分别达33%、18%。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三江沃土、承恩科技等公司与各乡镇、村社签订藜麦种植订单达3万余亩,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显著提升。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完善信息发布、政策咨询、手续办理等工作机制,强化了土地流转管理,改善了土地流转服务,落实土地流转补助政策,促进农村土地的依法规范流转,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香加乡依托饲草种植企业和效益好的畜牧业合作社,流转就近农业村耕地规模化种植饲草,深度推进“农帮牧、牧扶农”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农牧循环发展、产业互补共济的生产经营模式。
以规模化种养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巩固完善诺木洪枸杞产业园。编制《都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央奖补资金使用方案》,筹集产业园建设资金5.3亿元,其中:投资0.4亿元建成扶贫产业园、园区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投资1.7亿元的精深加工区厂房、物流仓储基地及交易市场等项目完成前期工作;总投资1.9亿元的3000吨枸杞健康酒、柴达木枸杞鲜果高值利用产业化等项目有序推进。2017年,产业园枸杞产量达2.8万吨,加工转化率达45%,产值达31.3亿元,吸引全国19个省区的务工人员3.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4亿元,人均劳务收入达1.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