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泉港区和峰尾镇组织文化工作者挖掘整理黄氏造船技艺相关历史资料和实物等,同时大力引导黄氏造船的传人通过制造精美的古船模,促成了峰尾黄氏“福船”制造技艺进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荣同介绍,古船模上各种器具、帆、锚等配置齐全,惟妙惟肖,制作木料按好坏分高中低三档,用紫檀木制作的古船模,价位达到上万元。
黄荣同10多岁就开始跟着长辈们学造船,现在他还经常到海边的船厂,bt网页游戏sf,指导工匠修理木质船。目前当地仍在从事造船的主要传人还有20多人。黄荣同说,如今坚硬的钢船已取代了传统的木船扬帆远航,建造大型木质船的市场已经逐渐萎缩,船厂好几年没有接到新造大型木质船的单子,业务主要是维修旧木质船。
造修船的单子越来越少,这让黄荣同(右)和儿子黄开明倍感压力。
黄荣同(右一)指导后辈制作古船模。
黄荣同在自己修造的木船上,爬上爬下50多载,如今,他的动作已不再敏捷了。
如今,黄氏古船模誉满海外,在许多西方国家和东南亚国家占有一席之地。去年,中央电视台《南海一号》纪录片摄制组专程到峰尾拍摄古船模制作。“郑和宝船”、“郑成功战舰”、“黑舶五青案”古渔船船模成功参加“泉州市旅游文化产品博览会”、“第三届国际文博会”等,获得普遍好评。峰尾镇党委书记王峻峰说,目前区、镇两级在对峰尾黄氏古船模制作艺人调查摸底、建档基础上,已组织峰尾黄氏“福船”制造技艺申请国家级第三批“非遗”项目保护,并着手有针对性地挖掘、培养技艺接班人,加快实现产业化、品牌化,让这古老造船技艺传承下去。
雕刻古船模上的装饰图案。
黄开明在自家造船厂里为渔民定制小渔船。他子承父业,但目前厂里尚未有其他职工。
峰尾镇是闽南四大渔业重镇之一,船一直是这里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造船技艺在这里祖辈相传,源远流长。早在宋、元时期,古代泉州的造船业就已经蓬勃兴起,“峰尾黄氏造船世家”和“王氏造船师匠”(已失传)为代表的泉州造船人,因擅长制造远洋帆船(现又称“福船”)而著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