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地铁5号线,北行至五环外,窗外掠过的是整齐划一的大片居民区,南北绵延超过3公里。
“往年一到入托季,年轻人总是携家带口告别天通苑。今年,清华附小幼儿园开到了社区里,不但没人搬家,反而还有好几位老邻居回来了。”溪城珑原社区的李克芹说。
交通乱象逐步梳理,昌平区还启动了“回天利剑”“百日攻坚”专项行动,针对黑车扰序、游商摊贩、占道经营等秩序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清理黑车、黑摩的1978辆,处理违法停车2万余起,规范经营行为2716起,劝离无照商贩1439起,清理小广告2811处。今年二季度的调查显示,“回天地区”群众安全感达到95.9%,环比上升3.6个百分点,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
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之前,市、区发改委就联合搭建了“回天有数”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把基础情况、居民诉求摸清了,其中就包括一团乱麻般的交通状况。
调查显示,八成回天居民在上地、中关村、望京、CBD等地工作,职住失衡导致交通潮汐现象极为严重。其中,去往上地的回天居民中,约一半居住在回龙观。
去年,“断头”将近十年的陈营东桥终于开通了。
眼下正是汛期。去年,市排水集团就成立专项突击队进驻回天,这让天通苑南街道的城建部负责人颇有鸟枪换炮的感觉。“这些年,雨水管线一堵塞,我们就用笨办法清掏。”这位负责人说,如今,排水集团的专业设备让他眼界大开:抢险机器人可迅速探查堵塞点,大型“龙吸水”每小时可排水3000吨。
聚力攻坚三大工程
“回天面积大、人口多,必然导致居民的出行诉求多样,交通问题千头万绪。”昌平区发改委主任宁澈说,此前多年,昌平区已数不清多少次改造地区交通,但成效有限,“主要原因就是抓不准居民诉求,难以对症下药。”
展开一张天通苑的地形图,便不难看出陈营东桥的重要性。它是清河上的一座跨河桥,北连昌平,南接朝阳,天通苑居民经此桥驶入陈家营东路、安立路,只需15分钟便可抵达北五环路。
短短一年内,涉及市政基础设施、交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园林绿化、社会管理八大领域共108个项目落地。“回天”发生了巨大变化:3条道路打通,6个公园开工,2个公立学校、2个幼儿园开学……各级各部门合力把脉开方,问诊超大社区“城市病”,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紧盯不放,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按住葫芦抠籽,在“回天”书写着打造和谐宜居之都的生动实践。
越是困难,越要迎难而上。2017年起,市委书记蔡奇多次赴“回天”明察暗访,深入调研,要求各级各部门集成力量,实施公共服务、交通治理、市政基础设施三大攻坚工程,尽力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城市有机修补更新,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回天地区正成为大型社区的治理典范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记者 朱松梅)
今年,回天专班又将12345接诉即办纳入工作内容,全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从上地到回龙观,6公里的路途并不长,却难住了不少人:坐地铁只需两站地,可上车人挤人,下车还得两头跑;开私家车常常要堵上一小时;选择绿色出行,京藏高速则成了横亘中间的障碍。
以克论净,是“回天”道路的保洁新标准。严苛如此,是因为从今年起,拿扫帚的人换成了北京环卫集团。
去年底,海淀区政府、市国资委与青岛市国资委、青岛啤酒集团、五星啤酒厂进行了多轮沟通协商,终于就“厂区整体收储、先行修路”达成共识。今年春天,厂区正式启动拆除,预计林萃路断点将在明年打通,为回天居民再添一条进城主干道。
回天地区大城市病凸显,交通乱、秩序乱、环境乱尤其突出。问题千头万绪,抓住痛点、对症下药尤为重要。
城市治理的重点在哪里,治理力量就应该流向哪里。不仅是环卫集团和排水集团,去年8月,市区共同组建了六个工作专班,重点推进协调回天地区各项重点工程。市发改委、市交通委、市教委、市卫计委等32个委办局下沉,立足本职、迅速行动,从制约该地区的瓶颈问题入手,一竿子插到底,解决居民身边事。
回天地区虽地处昌平区,但其向外辐射的路网却大量涉及朝阳、海淀等区。回天三年计划启动后,各区群策群力、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着一批项目的快速推进。
破解大型社区治理网页游戏私服推荐,市委市政府将“回天”地区作为样本。2018年8月16日,《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出台,聚焦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投资200亿元,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努力打造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匹配的、充满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园。
时间倒推20年,回龙观、天通苑还是大片的农田和荒草。
32个市级部门扎到底
9个月架起自行车高速
有了扎实的数据支撑和调查摸底,一个大胆的设想诞生了:修建一条自行车专用高速路。
多区合力打通断头路
作为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大型居住社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居住人口集中,交通拥堵、职住失衡、公共服务严重滞后,已到了非下决心解决不可的地步。
改造后的北郊农场桥增加了车道,有效缓解从回龙观进城区的交通压力。记者 邓伟摄
清晨8时,“回天”地区的首轮道路保洁任务接近尾声。不论是主干道还是小街巷,甚至连路边的护栏、植草沟都显得干净清爽。“每平方米的尘土只有3.1克。”用毛刷收集地面浮尘,再倒入检测仪称重,工作人员得出了检测结果。
单靠昌平一己之力,无法完成地块腾退和引桥建设。一桥之隔的朝阳区,也加入了回天行动,两区多次协调,合力攻坚完成了拆违和路桥建设、道路铺装。
1998年,房改大幕拉开。次年,回龙观、天通苑成为本市批准建设的首批经济适用房所在地,一栋栋楼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在城郊建设集中大型居住区,能够解决市民的住房问题,同时分流城区人口。从这个角度来讲,‘回天’曾发挥过不小的历史作用。”一位规划界专家表示。
2018年9月开工,短短9个月之后的今年5月,全市首条自行车高速路在回龙观-上地开通。它采用高架全封闭模式,跨越京藏高速、下穿京包线铁路,时速15公里,还配有潮汐车道。开通一个月,就有25万人次实现“空中骑行”。
一年来,回天行动啃下不少“硬骨头”,补齐民生短板,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018年8月16日,《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方案中列出了17项具体任务、97个具体项目,涉及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道路交通等,致力打造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匹配的、充满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园。
比陈营东桥更棘手的,是回天地区重要的南北交通动脉林萃路。这条路原本规划2008年完工,但修到位于海淀区的五星青岛啤酒厂门口便戛然而止,这一拖就是十多年。
它是“亚洲最大社区”天通苑,共有16个分区、645栋楼,面积之大、人口之多,俨然一个小城。再往西走5公里,是与之齐名的另一个大型社区回龙观,二者并称“回天”,常住人口约84万。
时光流转,“回天”的短板却愈加明显:在如此庞大的社区里,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不足,由此导致了交通拥堵、职住失衡、教育和医疗资源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