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派梦想
一板一眼讲职业生涯规划的王冉很理性:20岁的时候没有真正事业生涯的规划,我希望我能有,但是真的没有。我永远没有一个预定的目标,比如说我30岁的时候干什么,40岁的时候干什么,我不知道。
神州数码总裁郭为当年选择了“黄帽”子——进入创业初期的联想,他坦言,自己当时就是个初出校门、并不清楚未来是什么的年轻人。
有两兄弟出游回来,他们住在一幢大厦的80层,发现大楼停电。爬到20层时,不堪重负的两兄弟把旅行包放下了,决定等电梯有电了再下来取。爬到40层时,两兄弟争吵要不要继续爬。等爬到60层,哥哥一脸茫然,弟弟表情麻木。事已至此,只好继续爬。好不容易爬到80层,两兄弟愣在了房门口:钥匙落在20层的旅行包里。
读小学的时候,郭为梦想自己将来会成为一名军人,“那时候当军人是很威武的”。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企业家,“不可能想,那时候连饭都吃不饱。”
因为在学校外面给培训机构上课,一纸行政处分,把俞敏洪推出了北大。他就这样被动地创办新东方。
“数字化中国”则是所有梦想的凝练。联想分拆后,郭为开始想,除了计算机硬件外,神州数码还能做什么?郭为觉得,一定要在信息化方面做点儿什么。“我们起名叫Digital China,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要成为中国信息化建设的探索者、实践者、推动者。”郭为希望,面对第三次产业革命浪潮,中国不再丧失机会,而能实现超越。
在那段“苦”日子里,张民耕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开上拖拉机,因为“喂马比开拖拉机累”。后来,拖拉机开上了;再后来,他掌管了两三万亩土地、十几台拖拉机、上百套农业机械、三四百个劳力。
“建一个小型的文化书院,做中西文化探讨。多和一些有智慧﹑有理想的人交往。”俞敏洪的梦想可能永远都是梦想了,因为,他不想让自己的动作脱离既定的航线。在他看来,务实的态度远比梦想重要。
我们的梦想
在一个流行个人福利最大化的自由主义时代,郭为的理想诉说给人一点儿安慰。
时年25岁,摆在郭为一代人面前的,是三顶“帽子”的选择。黑帽子,去海外读博士;红帽子,去政府;黄帽子,去经商。
生就斯文的张民耕告诉记者:“每次堵车的时候我特别心平气和。我在想,一个想要开拖拉机的人,现在都开汽车了,怎么能不堵呢。”
或许是做投资商久了,王冉的视线往往在别人身上。对自己梦想的定义不太清晰,但他喜欢看到有梦想的人,看到他们眼睛里闪烁的那种光芒。
2006年06月23日 18:08 《英才》
海归派梦想
王冉 寻找眼神中的光芒
正值北京下班高峰,马路上人多车堵,张民耕的车深陷其中。不过,这位北京银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似乎并不着急,反倒气定神闲。
郭为 做事要与众不同
七个成功人士的自白
初入联想的时候,郭为追求outstanding(卓越),这是他对自己行为方式的一个注解。他希望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与众不同,“哪怕是扫地,也要扫得比别人更好,你才会得到别人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