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网页游戏公益服 >

“博物馆里的记忆”系列报BT页游道《北疆博物院里的岁月传奇》(下):

  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桑志华和德日进及其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北疆博物院在在国际上赫赫有名,被誉为当时世界上的“第一流博物馆”。而此后的日本侵华战争,却让这座博物馆陷入了长达75年的沉寂。那么,又是怎样的契机让这座博物院在2016年重获新生呢?

  芦萱:52年它是由天津市政府接收,天津市文化局接收。接收之后,它不是有20万件藏品吗?其中大部分是自然类的,还有一小部分是文玩类的,所以天津市文化局当时就把藏品进行了分类。文玩类的就转给了天津博物馆,自然类的留下来了,57年在北疆博物馆的基础上成立了天津自然博物馆。1914年是桑志华来华科考第一年,2014年正好是他的一百周年,而且2014年正好是中法建交50周年,在这样的一个条件下,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而且天津市政府也非常重视博物馆的事业,拨了财政专款来对北疆博物院进行修复。

  芦萱:我们这次开放之后不仅仅是对它百年的一个再现,而且还有提升还有提高,所有的库房我们都对外开放,我们就是要让文物背后的故事都呈现给观众,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说话,我们就是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告诉大家北疆的故事。

  听众朋友,欢迎您收听关注今天下午2点,晚间10点的《城市记忆》节目,将播出“博物馆里的记忆”系列专题,今天为您详细讲述北疆博物院的故事。

  2016年,北疆博物馆正式重新开放,在北楼一楼的库房里,是“触摸北疆感悟历史——中国古哺乳研究之开端”展览。展览内容包括北疆博物院馆史内容的介绍,以及当年桑志华科学考察中曾使用过的工具和仪器等,讲述北疆前世今生的故事和创建过程。二楼的库房是北疆的老展柜和新展柜,新展柜把北疆的模式标本和一二级标本呈现给观众,这里还有一部分工作区,幸运的话,观众可以看见工作人员背后工作的情景。芦萱说:

  天津自然博物馆文保技术部的小伙子崔冠瑜是一位化石“修复师”,指着一楼挂在正对着大门显眼位置的师氏剑齿象头,他说:

  为了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宣传天津丰富的城市文化,推动全社会对于博物馆历史和发展的关注与关心,在2017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开始,滨海广播与市文广局博物馆处合作推出“博物馆里的记忆”系列节目,全社会范围内宣传推广天津主要博物馆的记忆与故事,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此外,“博物馆里的记忆”系列专题节目还推出有奖微信互动点评活动,您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天津滨海广播”,在当天推送的“博物馆里的记忆”微信下留言点评,每天将评选一位参与听众,获得价值168元的滨海广播定制精美卡宝一个,参与互动,机会难得!(记者/于霁丹)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使桑志华的采掘工作被迫中断。天津沦陷后,日军封锁了英、法租界,迫于形式,桑志华回国,北疆博物院也基本停止了采掘与研究工作。1946年,德日进也奉命归国,可他们将藏品全都留在了天津。北疆博物院工作人员芦萱说:

  崔冠瑜:这个是师氏剑齿象的头跟两个门齿。那边那个门齿有很大一部分是缺失了,这是我来弄的,这边这颗牙齿,看上面这一小段,那是假的,是做出来的。展品用石膏补上就是留下白色的样子,就是让大家看到这块是我们后期修复的。剩下的是我们原来的化石。咱们北疆的修复并不是为了让大家看不出来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而是更像文物里面修旧如旧,BT页游,让研究人员和观众都看出来,也是减少误导观众。

“博物馆里的记忆”系列报道《北疆博物院里的岁月传奇》(下):珍贵展品背后的故事
2017-05-26 12:55   稿源: 天津广播电视台滨海广播  2017-05-26 12:55   编辑: 滨海广播 王迪

  北疆博物院之所以成为一个博物院,是因为它留下的不只是20多万件标本,不只是传世的科学研究成果,还有它传递出的人文情怀。如今,博物院南楼的修复工作也正在进行中,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恢复成为原貌“工”字型的北疆博物院,将会继续谱写新的动人故事。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