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上面的一系列分析,小编突然觉得,SE果然“姜还是老的辣”。一手两边加注既将两边的用户群都讨好,也能让《勇者斗恶龙》的这个品牌迈开全新的一步。
但无论如何,这些上班族每天都会有1-2小时的通勤时间。而最能抓住这段的游戏机,无疑就是如今日本几乎人手一台的3DS系列。而实际上当年《DQ9》登陆掌机,也无不打的是老玩家的主义。
传统:DQ只登陆最成功平台?
就索尼的第一方游戏来说,单单上时代的《神秘海域3》的累计销量就已经超过2000万,而DQ呢?不说最近才突破百万的《DQ10》,即使是NDS这等怪物掌机上的《DQ9》,最后的全球销量也不过600万而已,这还是日本市场占了大头的销售情况。
作为两大日式RPG的代表作,相比虽然质量有所波动,但画面一直保持业界顶尖水平的《最终幻想》系列。DQ系列更像是一个暮暮垂年的老匠人,虽然由于一直有“DQ之父”堀井雄二主持大局,游戏性一直不失传统的“DQ味”。但受其平台性能限制,其画面能硬指标仍停留在上世代水平。
所以说PS4版本的《DQ11》,不仅代表着DQ正统续作正式迈向次时代。还代表着SE为《勇者斗恶龙》的战略转型而走的一步大棋——而从演示视频我们也能看出,可探索的大地图,系列首次可跳跃等新要素。都是为了更迎合国际化RPG的标准而制作的。
两个版本两种风格,你最喜欢哪个?
所以在嘲讽SE的3DS版《DQ11》如何如何落后的童鞋们,洗洗睡吧。这是专属于老DQ玩家的情怀作品:至少人家比某“情怀6”有诚意多了,不是吗?
如今看来,SE却选择两头并进——不得不说是个神奇的做法,但是小编细细想来,BT页游私服,实际上SE对这两款截然不同的DQ11,无论从公司战略层面,还是针对的用户群体,都有其背后的考量。这两个《DQ11》,或许比表面看来的差别还要大。
08年和田洋一与XBOX360的“拍肩劈腿”事件,让众多索青泪流满面
嗯...只能说当时SE的选择合情合理。
也难怪许多网友会这么想,毕竟当年的“拍肩门”给咱们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再加上这头在DQ发布会上突然宣布《DQ11》跨平台至任天堂新主机NX,那头又在官网上故弄玄虚地否认。这种搅屎棍般的行径,只能说不愧SE。
虽然“勇者”已经决定要换上全新的利剑,但是否能斗翻“恶龙”仍未可知。让我们拭目以待。
要说最近主机游戏界有什么大事儿,莫过于日本国民RPG《勇者斗恶龙11》(下文简称为DQ)公布了;如果说有什么比这新闻更劲爆?那就是《勇者斗恶龙11》所登陆的平台:PS4/3DS。
作为已经延续了近30年的长寿系列,许多从初代玩起的DQ迷,如今都已步入中年:他们有家庭有工作,不可能再有太多的时间想孩提时代那样,宅在家中大耍DQ。
PS4版:做出突破的一步险棋
不过在这个世代,情况又有点不一样:如今销量最高的游戏机自然是3DS无疑,但3DS作为一个推出近5年的掌机,已经经过了它的巅峰期;而次时代的游戏机中,PS4无疑是一枝独秀的。所以SE面临着这样一个抉择;到底是开拓次世代还是稳守高占有量的用户呢?
面对这堪称“奇葩”的平台选择,相信许多童鞋也跟小编一样目瞪口呆...当然,除了剧本与人设外,这俩平台的《DQ11》基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游戏(不然PS4又该哭晕在厕所了)。但《DQ11》这个正统续作的名堂实在太大,太特殊。以至于一时间在各大游戏论坛上,对于其奇怪的登陆平台选择的争论不绝于耳。
《勇者斗恶龙》系列已经停步的有点久了。
DQ系列第一次的次时代改革发生在PS2的《DQ8》上——最终成就了这一代神作。
当然在各大论坛上也有许多网友充满恶意地猜测:这是否又是SE一贯的“平衡业界”之举?《DQ9》与《DQ10》都被任系主机独霸的今天,本作突然又高调地“劈腿”PS4。这就好像是SE对任天堂做出无声的发难。
3DS版:日本人也会玩“情怀”!
连Fami通都使用了“竟然”的字眼,可见这次《DQ11》的平台选择是多么出人意料。
在世界游戏市场日益全球化,日本本土市场却被手游逐渐占领的今天。DQ系列的处境也越发尴尬。对系列做出改革,将《勇者斗恶龙》这个品牌以全新的面貌推向世界已经是SE迫在眉睫的事情了。而作为DQ正统续作迈向全球化的最佳落脚点,自然就是如今销量遥遥领先的PS4了。
下屏的老式DQ2D视角,在上文提及的《DQ8》之前都一直是系列特征之一。
或许在SE眼中,DQ系列开拓国际领域固然必要,但《勇者斗恶龙》这品牌过于经典悠久。如果孤注一掷于PS4大刀阔斧的改革。是否能吸引新玩家还不知道,老玩家倒是TM第一时间不买账了。所以,推出复古的3DS版无疑一石两鸟:既能分担一部分风险,又能满足老玩家的“DQ情怀”。
后记:平衡业界?别闹了
不管怎么说,拥有大量DQ外传作品的3DS,都为SE制作《DQ11》节省了大量精力与成本。
SE当然认识到了这一点,其更认识到DQ如今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诚然,DQ系列的确是当之无愧的国民游戏,但这也仅限于日本国民罢了。对比《最终幻想》在国际市场那强大的影响力与销量,《勇者斗恶龙》走出日本国门后,影响力显然要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