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网页游戏公益服 >

杨家埠:六百变态网页游戏排行榜年“画乡”的梦想与重构

走进王永训创办的天成风筝基地,一群来自清华大学的学生正在开展民俗相关的社会调查。王永训告诉记者,自己的风筝厂每年寒暑假都会迎来上千学生观摩、学习,而他自己也经常到学校里免费教孩子们扎制风筝。

像王永训这样的风筝艺人在杨家埠还有很多。据杨家埠村村支书杨波介绍,目前杨家埠每年制作风筝500万只左右,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左右,涌现出了天成飞鸢风筝、效东风筝、红卫风筝等10余个知名品牌,其产品种类有100多种,产品远销至欧洲、美洲、澳洲及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文化创意梦想,从小镇启航

百年来,杨家埠木版年画按照农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审美观点等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自己古朴雅拙、简明鲜艳的风格。在杨洛书的记忆中,民国时期杨家埠年画最为繁盛,“那时候,全村300多户,每户都在印年画。”

“工业效率和文化传承如何取舍?这已经成为杨家埠村民面临的一大困惑。希望一方面传承人能够将传统文化保护好,另一方面也希望全社会在消费观念、人文理念上能够逐渐达成共识。”杨波说。

近年来,杨洛书最得意的一套木板是四大名著系列,他和儿女一起历时五年刻制完成。据了解,一幅年画至少需要刻四五块木板,单是《水浒》一百单八将系列就要刻制500多块木板。“2017年,我带着100套《水浒》去日本,一套没剩,全卖光了。”杨洛书说。

谈及与风筝“结缘”,王永训认为是一次意外。1989年冬天,在建筑工地干小工的王永训,因为工地停工没活儿干了。经姑父介绍,他来到了当时的杨家埠风筝厂。那时候王永训刚刚17岁,“初到工厂时被分派到扎制车间,和一群大姑娘一起学扎制风筝。”由于心灵手巧,王永训很快掌握风筝制作的全套技艺。

杨家埠木版年画现在依然使用的是最古老的制作方式,先刻版再印刷,不使用机器,纯手工打造。“杨家埠木版年画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作的技艺必须传承下去。”

杨家埠自1986年成为对外开放的旅游点后,至1992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0.1万人次,收入约400万元。1992 年之后的几年间,杨家埠旅游业突飞猛进地发展,每年平均接待游客四、五十万人次,其中港、澳、台、闽、粤及外国游客占52%,年平均旅游收入约250余万元。

据杨洛书介绍,杨家埠木版年画从明朝洪武发展起来,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三大产地。“小时候,听老人们说,我们的祖先是明洪武年间由四川梓潼县迁来的。来这里之前,在宋代就在那里从事佛经雕刻,到这里后,由于生活所迫和受当时政治、山东孔子思想的影响,就开始用木板套印年画了。”

▲被称作潍坊“风筝王”的王永训向记者讲述风筝的制作过程,如今他致力于利用风筝文化打造民间艺术综合体。

潍坊是著名的风筝之城,曾在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匠人王永训则被称作潍坊的“风筝王”。

“建设梦想小镇可以有效扩展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旅游产品结构,促进区域旅游创新发展,杨家埠文化创意梦想小镇项目必将成为寒亭旅游继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之后,走向世界的又一崭新品牌。”杜在健说。

王永训到市场上用这些钱买了扎风筝用的绢、染料和竹子。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己设计风筝图案,自己扎制。一星期后,拿着做好的30多只微型风筝来到潍坊车站附近。没想到,这一次他挣了100多块钱。

那时的杨家埠旅游业还远没有现在这样红火,风筝厂的效益也不理想。几番辗转之后,王永训决定自己做风筝拿到市场上去卖。“有一个月领了42元工资,6块钱吃饭,剩下的36元就成为当年创业的启动资金。”

据了解,杨洛书已经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每月要给十几个生产年画的工人开工资,每年收入在十万元以上。杨家埠现精于刻版的除了杨洛书,还有杨福源、杨乃东、杨成信等50多位优秀艺人,40岁以上的村民几乎人人都熟练掌握印制技术。在该村注册的15个年画商标中,“杨家埠”年画商标被认定为省级著名商标。

风筝和年画,从来都是一对姊妹花,杨家埠自古就有“放到天上是风筝,挂在墙上是年画”之说。自从风筝和年画被定位成一种文化,杨家埠便搭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旅游自然而然就成了一种产业,“杨家埠旅游开发区”应运而生。

“该项目重点突出民俗文化特色,打造影视基地、艺术广场、艺术中心、培训基地四大核心项目,打造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影视文化、民俗商业、休闲旅游三位一体的文化创意梦想小镇。”

此外,潍坊寒亭区文广新局副局长杜在健告诉记者,正在建设中的杨家埠文化创意梦想小镇位于渤海路以东、富亭街以北、浞河以西,以木版年画、风筝制作等非遗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整合商业、创业办公、酒店服务等资源,形成美丽民俗乡村结构体系,打造文化旅游产业特色小镇。该项目采用徽州古镇白壁青瓦的建筑形式,小镇立面错落醒目,建筑规整实用,辅以小桥流水角亭,BT网页游戏私服,体现淳厚人文气息。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郑板桥的一首《怀潍县》,描绘的正是潍县(今潍坊)百姓放风筝的热闹景象。

据了解,杨家埠文化创意梦想小镇是寒亭区政府重点实施工程。该项目的开发建设,对于提升城市品位档次,加快“文化名市”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为进一步发展文化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前是单纯地卖风筝,后来是利用风筝文化打造品牌文化工艺品,现在是致力于打造民间艺术综合体。”如今,天成风筝厂有员工130多人,风筝60%出口国外。“此外,我还开设一家文化传媒公司,风筝文化已成为世界性文化,而作为风筝的故乡,潍坊的风筝文化更应该代代传承。”

除了北部古村、南部文化创意游乐区,杨家埠最受欢迎的还属大观园景区。大观园景区的前身是杨家埠风筝厂,在尊重市场的需求下,对它的改造更多的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现已建成四大景区三十六大景点,并在此基础上加大景区内容向影视基地方面的延伸和拓展。电视连续剧《大掌门》《红高粱》,以及影视剧《火种》,都在杨家埠取景拍摄。

与复兴并存的是杨家埠传统文化传承与工业效率的矛盾。以年画为例,制作杨家埠年画需要绘画、雕刻木板、印刷、补色、装裱等近10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对技术水平有着极高要求,尤其是刻版这一道工序,年画能否传神生动,全在于一把刻刀上的功夫。然而,在机器印刷的冲击下,传统年画的技艺正在遭遇挑战。机器印刷的低成本和高效率让急于赚钱的商家渐渐忽略了传统技艺。实际上,传统技艺虽然费时费力,但其所展现出的年画韵味机器印刷根本无法比拟。

对于颜料的选择,杨洛书显得有些无奈。“前些年,有人找到我,说是想买一批纯植物颜料印制的年画。我就自己爬到大槐树上够下槐米,加上碱熬制颜料,做出年画来就是好看耐久。可是成本实在太高,很多顾客接受不了,这些年也就改用化工颜料了。”

杨洛书有“国际民间艺术大师”的称号,在他的家里,几乎任何一种东西都跟年画有关,比如制作年画的原材料、工具,获奖的照片、证书等。在这些东西中,被杨洛书视为珍宝的,便是一块块刻好的木板,一共有3000多套。杨洛书说,这些木板大部分是他亲手刻出来的,也有祖辈上传下来的,还有收集而来的。“我刻了一辈子木板,手指都刻得变形了。”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杨家埠年画买卖方式也越来越现代化,电话订购和网购已经取代传统买卖方式,成为主要渠道。尽管如此,记者采访期间还是有一位四川的女士慕名前来购买年画。“女儿学美术的特别喜欢这些,今天过来看看,杨老先生的作品果然名不虚传。”该女士告诉记者:“以后有机会一定带女儿现场来感受一下。”

1997年,王永训不顾家里反对,干脆辞了工作,雇了6个工人,在家开了个风筝作坊,当上了小老板。一段时间后,又把门头开到了杨家埠。1999年,王永训率先建立了企业网站,实现了网上交易,他的风筝及工艺品也漂洋过海卖到了国外。

杨家埠:六百变态网页游戏排行榜年“画乡”的梦想与重构

近年来,原本民间艺人打造的小作坊式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景区式发展模式。在潍坊市政府的推动下,杨家埠搭建起了新的生产平台,民间艺人一方面向徒弟传授技艺,另一方面向游客展示雕刻技艺、套版印刷手艺和风筝制作技艺,创造了“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万”的兴旺景象,走出了一条民间文化遗产的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与传承之困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