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网页游戏公益服 >

听老航天人讲航天变态网页游戏排行榜日的故事:一星破晓 光耀五洲

“1965年我正在下放劳动,接到电话非常激动,马上赶回来。”长征一号火箭设计师韩厚健回忆说,1965年1月到1967年11月是651任务的立项和方案设计阶段,当时他负责一二级液体火箭的研制工作。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退役的发射塔架已锈迹斑斑,“东方红一号”卫星就是从这里发射升空。经济日报记者 佘惠敏摄

陈克明死活找不到能给固体发动机做壳体的厂家。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东方红一号”卫星,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当时的国防科委曾组织一个各条战线参与研制和发射卫星的17人代表团,去天安门城楼参加当年的“五一”庆祝活动。本文采访过的宋庆元、戚发轫、韩厚健、陈克明都在代表团中,受到毛主席接见。

1964年,东风二号导弹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也爆炸成功,研制卫星的条件成熟了。

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批复下,卫星任务重启,新代号是“651”。无数专家、学者、工人、军人为了这个目标集结了起来。

这一年,宋庆元从东北大学数学系毕业,戚发轫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都分配到当时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年轻的他们在听钱学森院长讲《导弹概论》课时,并没有想到,自己后来会参与发射中国第一颗卫星的研制工作。

这位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的82岁退休老专家,谈起数十年前的这件往事时依然一脸焦灼。当时他在华北、东北和华东地区,踏遍十几个省市,始终没找到一家能独立加工燃烧室壳体的厂家。“设计方案对第三级火箭要求特别高,要求装药重量超过88%,结构重量只能占12%,还要能高空工作,能旋转工作。”陈克明说,这要求发动机壳体既轻便又牢靠。他们最开始做的是玻璃钢壳体,因为强度低失败了,又改用特种钢壳体。没有任何厂家能单独完成,就把任务分散,找了好几家厂全国大协作,有的负责焊接,有的制造锻件,有的做热处理……终于按时完成任务。

当年的航天五院,也就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一颗卫星竭尽全力;当年的航天一院,也就是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一枚火箭殚精竭虑。如今,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从长征一号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已经进行了第226次飞行。中国正在使用的包括各类卫星在内的在轨航天器,已达到近150颗。

(原标题:听老航天人讲航天日故事一星破晓 光耀五洲)

中国科学院把卫星研制列为1958年第一项重大任务,代号581。然而,随着国民经济进入三年困难时期,在中科院拿出了我国第一个卫星规划、做出了我国第一个卫星模型后,581任务不得不暂停。

天上有了中国星

从一星破晓,到百星争辉,中国航天人新老更替、换了几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攻坚、开拓创新的航天精神却一直未变,一代代传承了下来。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