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学和放学,郑海菲都会站在学校门口和每一个学生短暂交流,加强感情互动。她还寻找公益人士帮全校每个学生订制了校服。
“来到学校,打开一扇锈迹斑斑的大门,一栋两层的教学大楼呈现在眼前,操坪晒满了当地村民刚刚收回的稻谷。但比我想像中要好,BT页游私服,至少还有一栋新的教学大楼。”郑海菲回忆。
学校学生70%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家。“孩子们十分拘谨,目光呆滞,不爱说话,能感觉到他们的孤独、自卑。”为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郑海菲决定从打招呼开始。
这所学校位于大山深处一个十分偏僻的小山村,虽已修通了公路,但一天只有一趟班车到镇里和县城,唯一一条通向村外的公路经常有落石和塌方。学校没有电脑、食堂和宿舍,老师们就住在教室旁边的办公室里,两个人一间。
(爱国情 奋斗者)湖南永州“80后”女教师坚守乡村 助农村孩子实现梦想 两年前,学校修建教学楼时,把原来的水井挖坏了,学生只能从家里带水来喝。为此,郑海菲找到村干部,一起上山寻找水源,终于把2公里以外的山泉水引进校园。 接着,郑海菲又陆续为学校买回了第一台复印机、第一批办公电脑、第一套电铃广播系统,设置了第一个文化长廊、配置了第一台钢琴,还在学校积极开展美术、舞蹈、体育等辅导活动,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郑海菲的耐心引导下,学校逐步形成了正规的教学秩序,开始有怨言的老师也主动站出来挑重担。2018年度,学校在东安县统考中继续上升了13个名次,成为全县进步最快的学校。 郑海菲也多次到东安县教育局沟通、争取相关资金,购置了一大批办公用品和体育器材,处理好了教学楼屋顶漏水的问题,还建起了学校食堂和宿舍楼。 刚开始,有的老师很不习惯,对突如其来的制度化管理叫苦不迭,认为在偏远山村小学写教案没有必要。为提高老师们的工作热情,郑海菲和老师们并肩作战,兼任了全校音乐课和两个班的英语课。 郑海菲的父母都是乡村教师。2016年下学期,彼时是乡村小学教师的她,通过竞聘成为鹿马桥镇黄泥洞林场学校校长接班人。 中新网永州7月5日电 (唐小莽 欧宇馨 杨珊)为改变山村小学面貌,她把已退休的母亲接到学校代课;为让山村63个孩子有一个“梦与远方”,她把即将升初中的儿子从城里的好学校迁到自己所在的乡村小学……她叫郑海菲,是湖南永州市东安县鹿马桥镇黄泥洞林场学校校长。
黄泥洞林场学校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共有63名学生,15名老师,其中在编的有8名,包括3名特岗教师,另外7名都是来支教的,教满一年就会走。其中,少数老师作风散漫,迟到早退是家常便饭。
“学校的重点在教学,提高学生成绩和整体教学质量,首先就得让课堂教学走上正轨。”郑海菲担任校长后,要求每天早读课班主任要到场,课间操班主任要领队,就连自习课也要班主任守堂,所有老师必须撰写教案,每周例会小结教学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