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十五年,终获舅舅下落,可惜,他再也回不来了。陈杜兴说,为了不让姥姥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哀痛,全家上下一直瞒着她。姥姥临终之前,每天去村口张望,心中仍抱有一丝希望:想再见儿子一面!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何不借助强大的互联网?2017年2月,陈杜兴在电脑上试着输入“内蒙古抗日烈士杜松山”,结果出现了一篇标题为《武生意》的通讯报道,令他惊诧不已!——这篇报道的结尾处有这样一段话,“然而,溃军中的一个头目,作恶成性,不听忠告,竟惨绝人寰地下令把武生意、杜松山、刘俊3位同志活埋了。”
“我又把电话打去了四子王旗民政局,接电话的是该局工作人员柳师傅。柳师傅反复查询后,变态网页游戏私服,遗憾地通知我,烈士名录中有两个杜金山,但无杜松山。”陈杜兴心有不甘,不愿放弃,“我紧跟着问了一句,有没有武生意烈士。对方说有,我心里就踏实了。我告诉对方,有武生意就应该有杜松山,他们是一起牺牲的,估计是把名字搞错了。”
此外,文中还提及“七七事变后,成中迁校清源”。“清源、清源,这两个字为何这么熟悉?母亲生前念叨过的‘清源中学’,是否与之有些联系?”陈杜兴反复揣摩,随后恍然大悟,“原来,母亲口中的‘清源中学’是太原成成中学。这是舅舅的母校,烈士武生意、刘俊与舅舅既是同学,又是战友。”
从爱国学生到革命烈士,舅舅经历了哪些故事?太原成成中学校史馆给出了答案:抗日战争爆发后,成成中学举校从军,共赴国难,组成了一支四百多人的“师生抗日游击队”,多数队员的年龄都在14到18岁之间。此后,这支队伍开赴大青山,在艰苦卓绝中与敌人抗争长达7年,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抗战史上的光辉篇章,他们被誉为中国“青年运动的一面旗帜”。
一字起跌宕 有情终“相逢”
一心寻血亲 何处诉“衷肠”
80年,三代人接力,终找到烈士埋骨之处。一时间,陈杜兴百感交集,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姥姥在村口张望舅舅的身影,母亲、舅妈四处找寻、打探的场景……思念涌上心头,他跪在墓碑前,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泪水夺眶而出,他轻抚墓碑上的名字哽咽着:“舅舅,您的外甥和外孙女来看您了!”
此后,一闻杜松山的战友回乡探亲,陈杜兴的母亲和舅妈都会立刻去打探消息。然而,去时,满怀希望;归时,满是失望。
9月1日下午,柳师傅带着陈杜兴父女俩来到忽鸡图乡烈士陵园。陵园里埋葬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18位革命烈士。其中,与武生意烈士相邻的一块墓碑上刻有杜金山的名字。对此,柳师傅表达了歉意:“为了永远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四子王旗民政局于2017年7月对该陵园进行了翻修扩建,为每位革命烈士重新修坟立碑。重新收录时,误将杜松山写成杜金山。我们将及时更正。”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根据一些资料记载,“武生意、杜松山和刘俊三位同学,在武川二区乌兰花镇开展工作时被溃退的敌军包围,落入敌手,惨遭活埋。”
一去不复返 亲人盼“雁归”
如今,两年过去了,陈杜兴的传奇寻亲之路虽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他依然致力于搜集、整理舅舅的生前事迹,并凝练成一首首小诗。他想让尧乡父老知道,临汾曾经出过这样一位抗战英雄,这是临汾的骄傲。
舅舅牺牲在异地他乡,不知葬于何处。随着姥姥、母亲、舅妈先后作古,陈杜兴心头愈来愈沉重,找寻“舅舅”的念头愈来愈强烈。
2017年9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忽鸡图乡烈士陵园内,年过七旬的陈杜兴,抚摸着墓碑泣不成声。长眠于此的临汾籍烈士杜松山,正是他苦苦找寻的亲舅舅。祭拜过后,他久久不舍离去,心里默念:“舅舅,我来看您了。姥姥、母亲,你们可以安息了。”
舅舅牺牲,何其悲壮。陈杜兴强忍悲痛,拨通了内蒙古武川县民政局的电话,先是询问烈士名录里有没有杜松山。得到否定回答,他接着询问辖区内是否有乌兰花镇。对方告诉他,乌兰花镇原属武川县,现归四子王旗。
铭记历史,英雄气概,精神不朽!
“舅舅名叫杜松山,尧都区大阳镇人,1921年出生,1937年参军。为了民族大义,正在太原读书的他抛下年迈的母亲和新婚的妻子,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抗战路。自此一去不返,音讯全无。”陈杜兴回忆到,“多年过去,得知舅舅的临汾战友复员了,母亲和舅妈当即前往尧都区县底镇探寻这位战友,希望能获取舅舅的下落。结果,战友遗憾地说,当年在战场上,他们的队伍被日本人打散了,他和舅舅就此失散,也不知是生是死。”
如此之悲壮:两百多位英雄血洒大青山,这支“师生抗日游击队”用自己的身躯,用自己的青春捍卫着祖国的山河!杜松山位列其中,时年仅19岁!
临汾新闻网讯 岁月沧桑,英魂长存,丰碑不倒!
1952年,一个消息传来,称杜松山参与的是一支“师生抗日游击队”,这支队伍曾频繁活动于内蒙古武川县的大青山。将信将疑中,陈杜兴的堂舅向当地民政局寄去一封问询信。没想到,居然等来了回信,并证实杜松山于1940年在内蒙古大青山作战中牺牲。为此,1953年,临汾县(现尧都区) 民政局补发了烈士证明书。
祖孙三代,举目遥望,历经八十载,思念万里长,相逢却是两相隔!
这是怎样的一种羁绊?
虽从未谋面,但舅舅的样貌和点滴经历却深深地印刻在陈杜兴脑海中。他记得,姥姥常常捧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暗自垂泪,那照片里器宇轩昂的少年就是舅舅。母亲也时而谈起舅舅二、三事,言里言外溢满了思念与牵挂。
杜松山与杜金山有一字之差,但陈杜兴坚信自己的舅舅长眠于此。2017年8月31日,他在女儿陈素琴的陪伴下,从临汾乘坐火车直奔呼和浩特,又换乘公交车去往乌兰花镇。一见面,等候许久的柳师傅,连忙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表达着对烈士亲人的敬意与感激。
正如陈杜兴的诗句所言,“谁不念老母,谁不爱娇妻?无国哪有家,毅然全放弃。千里奔前线,怒饮敌酋血。转战大青山,十九成壮烈。当今幸福图,英雄碧血绘。尧乡好儿郎,刻石传光辉。”
循着武生意烈士、太原成成中学这两条线索,陈杜兴加快了寻亲的步伐。他道出其中的艰辛与坎坷:“一些资料显示,武生意离家入伍前,其妻为其生下一个女婴。为此,我直赴吕梁市交城郑村寻访烈士遗孤,找到了武生意烈士的孙侄女,进而得知烈士的女儿就职于太原理工大学,但是现在身处大同子女家中,因而未能如面。期间,我看到一则标题为《苦寻78年,襄汾张家找到烈士亲人》的新闻报道,我先后拜访了文中的两位主人公,了解他们奔赴内蒙古武川县的寻亲经过。接着,我又托太原同学参观成成中学校史馆,从中确认大青山革命烈士名录第13、14位即为武生意、杜松山,进一步坚定了我找到舅舅的信心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