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早年的考古调查、研究成果即推测西街项目地块内中部区域(原油脂厂)为古越城遗址所在。但遗憾的是,目前发现的文物,还不能帮助学者确认西街遗址到底在哪里,还有待进一步考古发掘。
考古中,学者还发现今西街地区在唐代以前南依雨花台,西临大江,北濒淮水。陈大海说,早期长江就是从今西街的西边流过,长江江岸线沿着现在的城西干道、宁芜铁路,呈现一个弧度,而当时秦淮河的流向,也与如今有很大的不同。
近五年来,南京在城市考古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将古越城、六朝建康城、明都城的研究和保护利用推向了新的高潮,成为展现古都历史文脉的重要实物见证,考古工作成为保护和弘扬这座古都灿烂文明的重要手段。
南京西街地区,地处南京中华门外,内秦淮河以南,中山南路和雨花路之间,应天大街以北,在历代文献中,这里被认为是越城所在地。
首届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
现场还发现南朝土坑砖砌墓室四座,仅容一具遗体,尸骨尚存,网页游戏私服推荐,墓砖有“陶官”二字。另发现木质地券一件,有“惟大宋景德元年……故弘农郡杨府君”等字样。
西街地区发现的大量青瓷器
西街地区发现的青瓷魑首执壶
上午的研讨会上,来自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的陈大海副研究员介绍了和古越城有关的对南京西街遗址考古发掘与初步认识。
陈大海介绍,西街遗址是复杂叠压型遗址,时代跨度大,遗址性质职能复杂,包括西周时期环壕聚落、六朝长干里越城遗址和唐宋明清平民生活区等。先秦时期,西街地块西临大江,北滨淮水,与文献记载的越城位置、形势吻合。
本次会议为期三天,共有六场学术研讨会,近60名正式代表就各自古代都城考古发掘项目进行发言并深入交流。会议召开期间还将组织与会代表参观南京西街考古工地、南京城墙(中华门段)、南京石头城考古工地和六朝博物馆等。
开幕式上,南京大学校长助理范从来教授表示,近些年来,我国古代都城考古有不少重要的新发现以及研究新进展。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此次与中国考古学会、南京市文广新局共同举办研讨会,就是为各都城遗址一线发掘和研究者提供交流的平台,向社会公众介绍中国古代都城考古的新进展。
“总之,西街遗址发掘成果丰富,是南京城区发现的性质极为重要的遗址之一。西街遗址是南京城市考古中的一个关键点,为南京城市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陈大海表示,西街考古依然在持续,不排除有新发现出现的可能。
“在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长河中,很多城市都做过统一或割据政权的都城。都城遗址规模宏大,考古学者薪火相传对它们做着发现、发掘、考证和研究工作。近年来,从文明早期的良渚、石峁、陶寺,到汉唐之间的长安城、洛阳城、建康城、邺城,再到封建帝国中晚期的辽上京、元上都、明都南京、明中都,都有重要新发现和研究进展,使得我们对古代中国都城脉络的认识更加清晰。”
明代南京人的“长干春游”图,左下方是古越城所在地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之后,出于控制长江险要之地的目的,命其谋士范蠡在今南京城南濒江临淮的长干里修建一座土城,称为“越城”,这是南京历史上第一座城池,被后世学者认为是南京建城历史的开端,距今已经有2489年。
论坛云集国内外知名考古学者
南京市文广新局副局长王冬青说,“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的南京,有着2500年的建城史和近500年的都城史,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几十年来的南京考古工作让众多埋藏在地下的珍贵历史遗存再现于当今。
越城和南京历代皇宫位置对比图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表示,从上世纪20年代殷墟考古发掘开始,一批在古代文献上记载不详乃至失载的古代古城日渐“重现世间”。本次研讨会正是希望通过都城考古,从另一个视角勾勒出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脉络。
范蠡
今天上午,首届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开幕。来自国内考古院所、高等院校以及韩、日国家的近120位考古学者将围绕本次大会主题“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展开交流和讨论。
陈大海介绍南京西街遗址考古发掘与初步认识
交汇点记者于锋
考古专家在六朝井和环壕内发现大量六朝青瓷器,包括青瓷尊、青瓷四系罐、青瓷方壶、青丝鸡首执壶、青瓷魑首执壶、青瓷席镇、青瓷擂钵、青瓷虎子、青瓷辟雍砚、青瓷莲花罐、青瓷豆、人面瓦当、兽面瓦当、莲花椽当等文物,另外还发现宋代带绳釉陶瓶、白瓷执壶净瓶。
从2017年开始,南京市政府为提升城南整体风貌,启动“西街地块”的建设开发工作。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西街地区面积146717平方米的地块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包括3道环壕、1道城墙基槽、13条沟、79口水井、173个灰坑、7座墓葬、4座窑址等在内的291处遗迹,出土陶器、瓷器、石器、金属器及骨角质地小件遗物520件,陶瓷、砖瓦等各类遗物标本上万件。
西街地区发现的壕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