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导演韩延对这个话题感触良多:“这个产业生态健康、创作条件优化、市场包容度高的时代,给年轻人提供了很多出人头地的机会。身处其中,我无疑是幸运的。但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电影新力量仍处于在实践中摸索历练的阶段,一定要保持好心态。一方面向西方学习工业化流程、电影视听美学、先进技术经验,一方面从前辈身上传承中国电影东方美学的精髓,了解中国的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电影业好不好、强不强,归根结底要看有没有好电影作品。所以电影工作的根本就是抓住创作这个“牛鼻子”。“一个电影强国必然会有反映民族情感、民族文化、民族价值观以及民族发展历史的史诗性作品,而且这些有情感、文化、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故事,也必然是与整个人类情感、文化、价值观和人类发展历史相融的,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影报社社长皇甫宜川开门见山地说。王晓晖在讲话中提出了“打造中国电影的‘中华民族新史诗’”的理念。这类电影应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主题,以爱国主义为主线,并围绕这个主题主线,把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打造中国英雄的银幕形象。
“讲好中国故事,就需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为广大观众缔造情感共鸣,打造出‘丰富生活、温暖人心、感动人性’的优秀作品。”腾讯影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程武强调。皇甫宜川表示:“我们国家经过40年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许多重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许多亟须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社会生活从未像今天这样纷繁复杂、斑斓多彩。我们提倡一种积极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并不是叫创作者别去关注社会问题,而是希望他们在对社会现实进行思考的基础上,能够以一种积极理性的态度去引导受众,感染社会,给人以温暖和信心。更何况,当前我们身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党领导人民过上了美好生活,这些社会生活图景和艰苦奋斗历程,才是时代生活的主流,是电影创作的富饶矿藏。所以,电影从业者必须提高阅读生活、观照现实的能力,更好地展示生活中的本质和主流,生动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真善美、社会主流价值所追求的真善美,用积极的创作态度去挖掘生活中温情的感人的向上向善的故事和人物,给观众以情操的陶冶和精神的引领。”
用影像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则看到了人才培养和电影教育之间的联系:“培养中国电影新力量,需要从中小学生做起,中小学生的影像文化素养培育至关重要。”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侯光明对此也深以为然。2018年12月,教育部、中宣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3到5年时间基本普及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就是采纳了侯光明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所提交的关于“中小学电影教育”提案中的部分建议。他今年两会又提出了关于高等教育院校如何为中小学影视教育做好自己的服务工作等建议。
近期,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图景:今年2月,票房突破110亿元,超越去年2月份101亿元的票房成绩,再创全球影史单一市场单月票房新高;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国内票房突破46亿元人民币,以具有中国价值、中国审美的硬核科幻电影掀起观众的观影热情;截至2月28日17点,2月放映影片约1040.56万场,吸引2.59亿人次观影。正如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前不久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电影工作座谈会时所总结的那样:“电影界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电影机构改革决策部署,电影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电影事业产业实现了新跨越,中国电影呈现出积极健康、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接下来,在赴电影强国之约的路途上,中国电影人还需要在什么方面着力才能继续交出漂亮的成绩单,保持稳步发展?参加全国电影工作座谈会的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