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记者 林迪】近日,在2019OSCAR云计算开源产业大会上,超级变态网页私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云计算部副主任马飞正式发布国内首个云MSP能力要求标准——《可信云·云管理服务提供商能力要求》标准。
对此,环球网科技记者就云MSP和云计算发展等相关话题采访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云计算部副主任马飞。
马飞进一步解释道:“很多企业用户确实知道云计算带来技术变革,‘上云’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但是不少用户并不是一个很专业的、具有云计算专业背景的企业,那么,具体到应用场景,到底是该用公有云、私有云,还是混合云架构?上云的话怎么操作、怎么迁移,上云以后如何管理、运维以及安全性如何保证?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有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情,就是‘云MSP’这样的角色。”
资料显示,云MSP,全称Cloud Management Service Provider,通常是指对接一家或者多家云服务商,为企业提供上云、开发、迁移、代管、运维等专业服务。MSP的概念在20年前就出现了。上世纪90年代,IT服务盛行,IBM等企业围绕IT提供一些服务,当时把它称之为MSP。2017年3月,Gartner发布了首个公有云托管服务提供商(MSP)魔力象限,云MSP作为一个细分领域越来越被市场关注。
在马飞看来,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云MSP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的状况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整个市场处于一个早期阶段,就像其他产业一样,处在初级阶段的时候往往不是很规范的,很多厂商可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提供服务,还没有一个相对的标准。那么,就需要一个行业标准来引领和规范这个市场,从而去推动这个产业更好的发展。”
“与国外不同,我们这个云MSP标准,不会去绑定到某一个厂商,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以一个中立的第三方视角去提供相应的参考和规范。”他介绍称,国外的云MSP更多的是某一个厂商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用户设置的自有标准。比如,像AWS、微软都有自己的MSP计划,但是他们是以厂商为出发点,建立一个生态,更像一种合作伙伴的类型,是通过这些合作伙伴让用户更多的上到自家的云上。
根据调研发现,市面上云MSP厂商的能力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整个MSP市场上缺乏相应的标准。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国信通院关注到这个方向,并开始云MSP的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据了解,马飞带领的研究团队历时近半年时间,联合贝斯平、上海仪电集团(南洋万邦、信诺时代)、安畅网络、华云数据、紫光云、数梦工场、富通云腾、云权科技、网银互联等多家知名云MSP厂商共同制定了国内首个云MSP能力要求标准——《可信云·云管理服务提供商能力要求》标准。
他告诉记者,云MSP标准包括三个主要内容,也就是企业上云过程的三大步骤,共有30多个子项,102条指标构成考察云MSP厂商的标准。
第一,咨询能力,比较关键的一步。分为企业基础能力、系统评估能力、规划设计能力等三方面,包含13个子项、33条具体指标要求。
第二,迁移能力,分为三个方面:迁移预案能力、迁移实施能力和迁移验证能力。迁移能力标准包括11个子项、37条指标。
第三,管理能力。上云以后的管理能力标准,分为多云接入能力、资源管理能力、资源管理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安全管理能力五个方面,包括14个子项、32条指标。
另外,标准还从技术方面考察企业云MSP能力水平:首先是人员,比如,厂商是不是具有相关人员储备,人员结构是否良好。其次,技术能力,给用户的规划设计报告的专业性、完整性、可读性,对客户是不是给出很好的建议。再次,工具,迁移和管理的工具是不是成体系,标准化和自动化的程度是不是较高。最后是流程,公司的管理制度够不够规范、标准。
他对记者表示,一些专注在云或大数据相关生态里的合作伙伴其实已经集中在MSP领域。“因为现在还处于早期,这种市场的缺口还比较大,很多相关企业都会进来帮助提供咨询、迁移服务,会往服务上去转,所以,未来会有很多相关的企业进入这个领域。但是,我们包括接受服务的用户真正希望,请来的是专业、规范的管家。”
最后,马飞指出,“我们推出这个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云MSP市场,促进云MSP厂商提升服务和能力。所以,这个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市场发展和整体能力的变化,标准要求会相应提升。”
据了解,云MSP研究以及该标准的发布有一个大的背景——目前,各国都在推动云计算行业的发展。从中国信通院的研究来看,企业上云是未来很大的趋势;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发布的云计算报告也显示,云计算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从用户角度来看,未来很多企业都会用到云计算,但在上云过程中,仍然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比如平台选择、系统迁移、多云管理、应用优化以及成本核算和安全管理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