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网页游戏公益服 >

奶业游戏为何如此尴尬

   所以降低标准来照顾奶农的利益,其实是不存在的。多半这是从奶企的利益本位出发,利于奶企压榨奶农,奶农退出市场,奶企收不到好奶,才会降低标准。

  行业的标准,从来是一个兼顾社会、企业、政府多个利益的综合平衡。在这一系列的参与者中,中央政府的力量最强,可以说了算;地方政府次之,可以台面下交易;企业再次之,可以游说;消费者最弱,根本不可能有话语权。
  那么奶农的利益要不要照顾?谁来照顾?当然要,但绝不是通过标准的降低来照顾,而是通过竞争来照顾。乳制品生产全链条中,奶农最辛苦,如果不挣钱,显然不会有人干。奶源减少,奶企数量多,那就会有奶源之争,平衡就会恢复。

  也正是因此,国内的这场奶业游戏,就玩到了今天这么尴尬的局面。游戏里的最弱者不跟政府和企业玩了,不买了,看你怎么弄?大不了我不喝了还不行?
  首先,它是一个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问题。从“一人一天一杯奶”成为国家努力推广的营养水平,特别是中小学生的营养标准开始起,乳品企业就开始被称为“朝阳产业”。这显然是因为社会需求在这种提高的营养标准中被预计会走高,因此对国内市场来说,这个行业会走向繁荣。
  为照顾和扶植某个行业的幼稚和发展,而降低标准,这对于中国来说,不是第一回了。照顾海南岛的发展,结果照顾出了汽车走私大案;照顾汽车业的幼稚,使汽车业发展出了整车散装进口,然后在国内组装挣钱的商业模式;照顾农民利益,大量直接补贴,小农模式持续不能退出整个产业;“地产是支柱产业”,也要照顾,所以国内地产全球天价。
  但事实是否如此?从早些年常温奶战胜冷藏的巴氏奶,再到三聚氰胺事件爆发,我们看到的是追求商业利润的竞争替代了正常的运营,而在追求商业利润的模式中,用极度规模化来博取利润的模式又战胜了追求单件利润的模式。在极度追求市场规模的过程中,像蒙牛这样的大企业失去了根本的品质管理体系,进而使国产乳品企业以生产毒奶粉而闻名,使全行业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原来被预期全行业繁荣的乳品企业,现在面临的局面,看来颇令人尴尬。
  作者为财经作家


  所以说一杯牛奶的标准,说重很重,它关系到一个行业的发展和大量消费者的健康。但是要说轻,它也很轻。大家都不喝了,超变态网页游戏大全,或者买头牛自己挤奶喝,它也就成了一张废纸。
  如果说一个企业有社会责任的话,那么社会责任的第一条,一定是把产品做好,不要终有一天背负骂名。
  但是不要忘了,任何游戏都不可能是强者通吃的。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斗兽棋,大象最“大”,老鼠最“小”,但规则规定,老鼠就能吃大象。如果没有这一条,游戏就不可能玩起来。
  因此在最近的乳品业标准争论中,才会有光明老总炮轰国内乳业标准是全球最烂标准一说。作为业内以生产冷藏奶为特色的核心大企业,光明显然是想把自己从极其令人尴尬的国产乳品,无论是奶粉、牛奶还是其他奶制品被消费者贴上的“不信任”的标签里挣扎出来,形成一个特立独行的形象。也只有这样,光明的商业运作才会有良性的循环。
  也正因为这样,标准的制定,永远是要从最弱者利益开始计算。比如说在乳制品的标准制定过程中,谁是最弱势的人?消费者。只有消费者的利益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保障,所有参与者的利益才有了来源。

  光明的做法,既属无奈,又是必然。事实上,国内营养标准的提高,或者再具体一点说,对牛奶的需求增大,其实完全不意味着国内乳品企业的繁荣。比如说像今天的香港一样,国内乳制品企业的丑闻一出,香港的奶粉就被深圳人抢光。而今天国外品牌的奶粉涨价,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供不应求:国内的企业不要埋怨人家涨价,而是应该好好想想,企业的社会责任究竟是什么?是像蒙牛这样连续不断地赞助各种社会活动,来做秀?还是把这钱认认真真地投到每一杯牛奶的生产过程中?

  牛奶,或者更为广泛一点说,乳品的这一场标准之争,内在地反映了什么问题?这是一个几乎永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其次,一个行业的标准,应该是一个什么标准?
  光明总裁郭本恒炮轰乳业国标是全球最低标准,无疑令人惊愕。不过,从事后人们的议论中看,有“为照顾奶农利益,扶植乳业发展”的业内说法为低标准翻案,反而坐实了乳业的标准是低的。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