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影片:《西游记》改编系列、《画皮》、《天书奇谭》、《哪吒闹海》等
形象特点:日本神话与其他神话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时间上的直线式排列。最初的神代表自然,抽象的、无性别,第二代神同样代表自然,但具象(如泥沼),大部分拥有性别。在日本神话中,世界由男性神伊耶那岐与女性神伊耶那美共同创造的。大多神话都具有明显的乡土气息和神秘主义倾向,尤其后期民间大量的妖怪传说更是如此。
代表影片:《甲贺忍法帖》《多罗罗》《姑获鸟之夏》《虫师》等
中国神话
形象特点:中国神话把自然力拟人化,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试图对各种自然现象作出合理解释。其后随着佛教、道教的兴起,各类神话人物也渐渐有了各自的体系,并且共生于想象的时空(如天界)。后期中国神话不仅仅局限于对自然(如山川、天气、动物)的幻想,更多体现于对现实社会和阶层的反映,社会阶级、教派、职业都有相关的神祇形象,与人类发生着更多的关联。
代表人物:天照大神、惠比寿、座敷童子、河童、八岐大蛇等
诞生时间:最早的神话文学《古事记》成于公元712年
北欧神话
诞生时间:最早口头传播于公元1世纪左右
代表影片:《雷神》系列、《贝奥武甫》《尼伯龙根的指环》《波西·杰克逊》系列等
代表影片:《木乃伊》系列、《蝎子王》《埃及王子》等
形象特点:印度神话随着王朝更迭主要可分为三个时代:吠陀神话、婆罗门神话、佛教神话。也因此可见它宗教的紧密关联,印度神话与其他神话的重要区别还在于,印度的神既有实体性的自然现象,如太阳、月亮、风等,又有抽象的宇宙、命运、契约等观念之神,,甚至还有心理状态:虔诚、信仰、愤怒等神。印度人可以将所感知的一切现象都本质化为一种神的存在。
日本神话
代表人物:梵天、湿婆、阿修罗、迦楼罗、哈奴曼等
形象特点: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在身体和情感上都十分接近,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兼备。与人的区别仅在于神是永生的,没有生老病死的困扰。希腊神话中的神基本没有禁欲主义,也很少有神秘主义色彩。神也会为情所困,被利益所驱动。罗马神话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希腊神话的另一种变体。
代表影片:《罗摩衍那》《哈奴曼》《阿拉丁》《摩诃婆罗多》等
代表人物:女娲、盘古、玉帝、太上老君、孙悟空等
代表影片:《诸神之战》《特洛伊》《大力神》《300勇士》等
印度神话
诞生时间:公元前3000年之前
诞生时间: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之前
代表人物:阿蒙、阿努比斯、荷鲁斯、阿顿等
形象特点:北欧神话非常独特,它是一个多神系统,可分成:巨人,神,精灵、侏儒四个体系。巨人生出了众神,主神有十二个。精灵及侏儒属于半神,为神服务。北欧神话中首先被创造出来的人类是女人;神不是万能的,世界最终是会毁灭的(诸神的黄昏)。这场战役无可避免,也注定众神必定失败。
希腊神话
诞生时间:最早出现于先秦春秋时的著作里
代表人物:宙斯、雅典娜、普罗米修斯、阿波罗、美杜莎等
形象特点:埃及神话同时也是古埃及古代埃及人所信仰的神体系与宗教,他的三大主题是自然崇拜、法老崇拜和亡灵崇拜。与希腊或罗马神话最大的区别是大部分的神明都是人身动物头。大致上,埃及的神明可分成三种形态:动物形态、人的形态和抽象形态。因其信仰属多神教类,且多半都可以动物来作为其象征。他们同样相信死后灵魂会复活,所以发明了防腐术和制造木乃伊。
诞生时间: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左右,印欧语系诸民族中最为古老的一部文学著作《吠陀经》问世
代表人物:奥丁、托尔、洛基、冰霜巨人等
埃及神话
神话,一直是影视题材的宝库,自电影诞生以来,大部分的奇幻魔幻类型影片,都是由各国的神话改编发展而来,给旧时的幻想提供了新的生命力和视觉形象。而各个国家或地区不同体系的神话故事,也通过其各自独到的民族性格和历史风貌,为世界百年电影添加了更为丰富和璀璨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