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晚期和清早期,瓷器上出现了许多布袋和尚的形象。他们袒胸露腹,悠闲自在,有的喜笑颜开(图1),有的左顾右盼(图2),有的端庄威严(图3),身边都带着一只标志性的布袋。
图2
按中国传统的说法,超变态网页游戏大全,布袋和尚名契此,是五代时出现的一位长相肥胖的高僧。他在临终时说了一首著名的偈:“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于是许多人猜测,布袋和尚可能是弥勒佛的化身,来人世间救度有缘众生。从此,中国人按契此的形象来画弥勒佛,弥勒佛成了胖和尚。
明清之际,瓷器上出现的布袋和尚,实际上是人们心目中的弥勒佛。那么,为什么这个时期弥勒佛会受到青睐呢?我以为与当时的民间信仰有关。本文就来说说这种信仰。
西晋时,佛教高僧竺法护译出一种《弥勒下生经》,里面讲到:将来会有一位弥勒佛从兜率天下生人间,讲经说法,“普度众生”。这本来与造反无关,不料在战乱不断的南北朝时,“弥勒下生”观念被造反者利用,发展出一种新的造反理论:“弥勒佛”是“网页游戏私服发布网主”,一旦下生人间,苦难的人们就有救了。经过广泛传播,“弥勒下生”成了民间的一种重要信仰。元末白莲教首领韩山童起义,就以“明王出世”和“弥勒下生”的预言为号召,鼓动民众起来造反,最终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图3
在了解了上述时代背景后我们可以相信,明清之际民间对乱世的恐惧和对弥勒佛的信仰,是《弥勒下生图》在瓷画领域较多出现的主要原因。弥勒佛是网页游戏私服发布网主,是人类脱离苦海的希望所在。人们在瓷器上看到弥勒佛的形象,会得到一种信仰上的满足。 明清民间宗教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善于吸收其他宗教的理论为己所用。明中叶有一个叫罗梦鸿的人,创立了一个民间宗教流派,人称“罗教”。“罗教”在继承“弥勒下生”思想的同时,又引入佛教“空”、道教“无”的概念来构建宗教理论。“罗教”之后,其他的民间宗教流派又进一步扩充内容,甚至把明末刚传入中国的天主教教义的元素也吸收了进来,最终形成了这样一个理论体系:明清时期,白莲教的“弥勒下生”思想在民间仍很有市场。明代的唐赛儿起义、徐鸿儒起义,清代的八卦教起义等,都曾经打“弥勒下生”的旗号。这些起义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弥勒下生”的理论却在民间不断发展完善。
宇宙原本是一片虚空;古佛和老母从“空”、“无”中创立天地、造出人类;人类的祖先是伏羲、女娲,他们繁衍出九十六亿“皇胎儿女”;古佛和老母为使“皇胎儿女”生活无忧,又构筑了富丽堂皇的彼岸天宫。本来在天宫中过着幸福生活的“皇胎儿女”,不知何时犯了罪愆,被老母贬下天宫,“去往东土”,迷在“红尘景界”,经历生老病死的苦难人生。“仁慈”的老母看到人类遭受劫灾磨难后,又于心不忍派使者下凡,“发灵符,救度人民”。人类的劫难要经历青阳期、红阳期、白阳期三个阶段,老母在三次劫难中分别派燃灯佛、释迦佛、弥勒佛下世。在红阳劫尽,白阳当兴的时代,人类遭受空前的灾难,“法力无边”的弥勒佛将来到人间,收度“残灵”九十二亿,回到天宫,与古佛和老母重新团聚。
中国古代每逢世道不平之时,民间常会出现起义造反。规模较大的起义,一般有某种造反理论在支撑造反的行动。东汉末年张角起兵时,提出过一个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就是建立在谶纬学说上的造反理论,对鼓舞起义军士气具有极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