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90天苦战、奋战,他们成功改造原有设备,并完成了样机从构想到送样的全部工作。经过数月测试,盈科轴承公司提供的样机综合排名第一,成为瑞士公司的主要供应商。
文/图 金羊网记者 彭启有
生产样机没有现成的设备、仪器,他们自己造。
“别人说轴承好像铁疙瘩,我看它就像是艺术品。”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山盈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冰笑着说。
1990年,王冰告别原来的工作单位洛阳轴承研究所南下,入职中山市轴承总厂,开始新的职业生涯。
与原来主要研究高端产品不同,王冰发现,中山市轴承总厂虽然是一家有着1600多人的国有企业,但生产的基本是低端轴承产品,主要供给国内农机、电风扇、拖拉机等行业使用。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这些低端轴承产品逐渐失去竞争力,中山市轴承总厂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60余种产品顺利进入欧美市场,首年订单就超过了200万美元。随着产品销量的进一步扩大,盈科轴承公司300多人的“吃饭问题”不再是问题。
按照传统做法,这种机型是根本不可能做出来的。
高质量的轴承为企业带来了高端客户,目前盈科轴承公司的欧美客户已占八成。王冰表示,国际化视野更有利于技术创新,“带着技术找市场,通过市场倒逼技术提升。”
沿着创新之路,王冰带领她的技术团队攻坚克难,连创佳绩,在多个技术层面解决了军民用轴承设计、制造技术网页游戏私服推荐,并主持多项省部级科技项目和国家标准制定。
公司转制后,决定走一条创新发展之路,以摆脱困境。事实已经证明,继续做低端产品没有出路。
1999年,中山市轴承总厂改制为中山盈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新的经营者刚开始也不知道新的出路在哪里,留下来的300多号人只能“吃库存”,既在为未来担忧,也在为前途谋划。
这个产品技术并不复杂,盈科轴承公司当年就研制出来。这是一个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三个圈跟里面的四个圈配套,每个产品编码,将成组技术应用到产品中。”
为了制造出高端的“艺术品”,王冰在轴承行业一干就是30多年,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3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7件。她带领中山盈科技术团队,为轴承行业注入原创技术和专利产品,使中国产品走向世界。
2003年,盈科轴承公司捕捉到一条重要信息:瑞士有一家高端企业要研发一款全球最新的机型,要求节能、环保、安全、可靠,要求把主机由汽车轮胎大小缩小到电脑光盘那么大,承载不变。这个机型将用到高速运行的高端电梯中。
转制后首个产品解决公司生存问题
2017年,王冰创新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近年来,工作室创新功能集成型专用轴承设计制造方法,为轴承行业解决多品种小批量轴承开发和生产管理老大难问题闯出了新路。
王冰和同事走出国门,进入国外企业装配厂,了解轴承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寻找市场方向。他们了解到,一种应用在农机上的组件式轴承市场需求量很大,决定以此为突破口进行研发,解决公司的当务之急——生存问题。
之后,王冰又带领公司技术团队,参与样机主机配套研发,研制出十几种相关产品。同时,他们协助客户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降低用户的使用难度、技术要求、使用成本。“产品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十分之一头发丝的误差都不能出现。”
一款产品累计创造产值3亿元
“我们公司规模不大,但是小小一个公司前面却有一条宽敞的路。”王冰说。
“我们当时最大的优势是有技术,毕竟我在轴承研究所工作了那么多年,公司也保留了一批技术骨干。”王冰说,“别看轴承是‘两个环几颗钢珠’,这里面大有学问。大到火车、飞机、轮船,小到牙科医生用的补牙用的钢钻,里面都少不了轴承。”
小公司面前有一条宽敞的路
目前,盈科轴承公司技术团队有20人次参与了10项国家标准的制定,100多人次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经过努力,盈科轴承公司将活揽到手,成为全球三家送样企业之一。公司上下全力投入到研发工作中。王冰提出一种全新的构思:将轴承和轮子合二为一,网页游戏私服发布网,加多钢球。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改制十余年后的今天,盈科轴承公司员工减到130多人,公司创造的价值从转制时的2000多万元激增到了6000多万元,成为广东的技术明星企业。技术人员占了公司员工总数的20%,能快速将科研成果转化成适销对路的产品。
这款产品大受市场欢迎,远销欧美。销量从最初的每年几十套,到近年的每年几万套。截至目前,这款产品已累计为盈科轴承公司创造产值3亿多元。
王冰在检验轴承